海都闽南网讯 1.7695亿元假币,竟然暗藏在诏安太平镇一个偏僻山村的废旧学堂里。警方在破获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个窝点缴获面额最多的制造假币案时,还牵出涉及粤闽川三省的系列制造假币大案(本报昨日A14版报道)。
昨日下午,漳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办案民警,透露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的始末,从立案到捣毁窝点,警方仅用了18天的时间。窝点里一堆堆的半成品假币,也让民警记忆犹新,“这么多假币真的是从来没有见过……由于数额太大,我们只能拿尺子来量……”
焚烧垃圾点露制假马脚
“这起案件首先是定位难度大。”漳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周雄彪支队长介绍,在接到假币犯罪线索的第二天,也就是2010年12月18日,他们就成立“12·18专案组”。
经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刘振江说,经过近半个月的摸排,办案人员将目标锁定在诏安太平镇山前村及该村一个叫胡振春的村民身上,这个人可能就是线索里所称的“阿春”,但制假窝点藏在该村哪个地方,依然不清楚。
由于该村地理位置偏僻,且仅有一条道路进出,如果有陌生人进入极有可能打草惊蛇。于是,专案组派遣一名侦查员,乔装进入该村摸查。侦查员在经过该村仙宫庙旁时,发现一处焚烧垃圾的地方,里面遗留一些烧残的百元人民币碎片。经分析,这些碎片就是假币。经过排查,警方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仙宫庙旁的旧学堂。
抓捕时间点曾让专案组费神
“抓捕的时间点选择,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周雄彪说,经过闽粤两地警方侦查发现,制假窝点虽在诏安,可幕后老板却在广东,要想一锅端难度非常大,且制假嫌疑人已经投入生产,抓捕时机的选择颇让专案组费神。
“如果是生产完后再抓捕,一旦假币流向社会,危害将非常大。”刘振江说,警方根据经验判断,一般制造假币的生产周期在7天左右,但该窝点可能由于原辅材料的供给及技术方面的因素,制造周期可能会延长。经过相关信息研判,专案组决定于2011年1月4日实施抓捕。
当天凌晨5时许,漳州市公安局经侦、行动技术、刑侦、巡逻特警、消防5个警种50多名民警,突袭山前村仙宫庙旁的这所旧学堂。刘振江说,该房屋布局较复杂,进门就是三个腌制梅干的池子,旁边有一条沟,紧邻的是一排猪圈,“我们冲进来时判断错了,冲到猪圈这边,结果没有发现嫌疑人和制假机器”。
民警随即又搜索与猪圈一墙之隔的另一间房子,只见房内无人,但里面的制假机器还在高速运转。最后,民警在房外腌池旁边的沟里发现5名嫌疑人,他们猫着身子躲在沟里,并用木材顶在头上遮掩着。
5名嫌疑人分别为毕某(男,27岁,江西人)、余某(男,32岁,广东人)、张某德(男,31岁,广东人)、张某先(男,27岁,广东人)、刘某(男,23岁,广东人),经查均是制造假币的技术工人。此时,另一组民警也在胡振春家中将他抓获。
闽粤警方合作抓获胶片版供货人
在制假窝点,一堆堆的半成品假币让民警目瞪口呆。“有的一堆有一人高,全是一百元的人民币假钞,这么多假币真的是从来没有见过。”刘振江说,“由于数额太大,我们只能拿尺子来量,当时我们估算的面额是一亿五千多万,后经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清点,一共是一亿七千多万”。
当日,广东警方也在汕尾、汕头,抓获该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林某坚(男,46岁,广东人)和朱某顺(男,35岁,广东人)。这8名嫌疑人随即被漳州警方刑事拘留,而租下旧学堂的胡某炎,因涉嫌制造假币被上网追逃。
制假嫌疑人归案后,办案民警连日突审,最终获悉,提供假币胶片版的犯罪嫌疑人为许某民(男,50岁,广东人)。经闽粤两地经侦部门共同协作,于去年3月3日抓获许某民。(本网记者陈青松通讯员邱和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