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雅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征迁工作中,征迁组积累了许多工作方法和经验,其中,细心和耐心就是征迁组得出的一个宝贵经验,正因为这种细心和耐心,征迁组工作人员在完成征迁任务的同时,还帮助被征户调解了多年的家庭纠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去现场了解一下。
沈建勋今年84岁,名下有三间房屋分给了三个儿子,由于家庭纠纷,沈建勋与二儿子沈明智多年来关系并不融洽,此次南雅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征地过程中,征迁组在与被征户沈明智的交谈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
南诏镇副镇长 沈力炎:我们入户做工作之后发现矛盾非常大,而且这一次征收的手续上涉及到沈明智跟我们征收组签约房屋的征收合同的时候,需要他父亲给他签承认赠与证明书,所以就涉及到产权包括征收的手续完整的问题。
父子关系不融洽,沈建勋会给儿子沈明智签下房屋赠与书吗?征收组找到沈建勋老人了解到,分家时候原本商量好,沈明智必须赡养老人,可他并没有履行赡养义务,老人不得已暂住在大儿子家中,一直以来对此耿耿于怀,老人对于拆迁没有异议,但要他签赠与书,条件是二儿子沈明智必须答应履行赡养义务。
居民 沈建勋:分家立合约写明房子分给他们,暂时给他们使用,要我死了以后他们才有所有权,所以我很清楚,信任政府的政策,既然所有权是我的,要怎么处理是我的事,不害怕,欢迎(拆迁)。
事情的焦点集中在沈明智身上,征迁组找来沈明智,让他与父亲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经过劝说,沈明智向父亲承认了之前的错误并答应履行相应的赡养义务。
南诏镇副镇长 沈力炎:最后就是围绕着房屋,我们棚改征收以后,老人家没地方住的焦点,后来我们着重地围绕这个主题,主要想到要有个老人家居住的地方,所以最终他儿子也接受了安置的方案,新建一个活动板房给他住,态度也比较明朗。
在征迁工作中,类似公共部分的土地分配、父母给予子女的财产分配、历史遗留的房屋手续不完整、左邻右舍多年矛盾等问题屡见不鲜,如何协调解决,考验着征迁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耐心程度。
南诏镇副镇长 沈力炎:矛盾肯定很多,需要我们棚改的工作人员去慢慢地化解,群众的工作要通过我们细心耐心地去入户,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多走路,多跟群众做思想工作,取得他们对政府对棚改大项目的支持,相信通过工作组的努力,群众应该会慢慢地理解我们,做这个事以后对下一代包括对我们诏安城市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应该都会理解我们做这个事情的。(记者:高丽君 陈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