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17日讯(通讯员 周东军 洪木杰 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李昌乾 )今年7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打破传统思维,在全省率先引进AI+非现场执法系统,利用智能化的“AI执法”,精准高效地对四种妨碍安全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全县交通违法乱象明显减少、交通秩序大大改观。四种违法行为包括“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驾驶时抽烟”和“驾驶大中型货车闯禁令”,系统启用以来,已准确查处四种交通违法陋习5.1万起,全县交通违法行为数据同比下降30%,涉及上述四种交通陋习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加大投入 完善卡口设备建设
针对早期卡口建设规范不一,识别率参差不齐,缺少车辆局部特征等问题,导致对新出现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车牌以及新出现的车型、车标识别效率低,不能高效支撑交警执法,漳浦交警大队在交通视频卡口建设中提前谋划,按照“全覆盖、全高清、全联网、全智能”的目标,突出重点部位,合理布局点位,全面服务实战,在全县辖区共建设交通智能卡口115处,交通信号灯57处,实现国道324线、国道228线、城区三条主干道及部分重点区域的监控抓拍全覆盖,确保设备建设直接高效服务于交通管理工作,为AI+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建设应用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整合资源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漳浦交警大队针对前端设备种类繁多,采集图片格式不一、分散,且没有统一管理、存储和共享等问题,主动与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对接,寻求数据接口,建立和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规范化运作和数据标准体系,在保留前端设备的基础上,对涉车数据统一接入、分析、存储及应用,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分析结果共享应用,减少系统重复性建设。至今,全县公安视频卡口接入大队交通指挥中心后台共计360余处,为AI+非现场执法系统应用提供“数据仓库”。
运用系统 提高违法查缉效率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前端设备采集的交通违法数据大量增加,据统计,漳浦辖区前端卡口过车数据可达180万张/天,要在海量的图片数据中对特定的违法行为进行甄别判断,沿用早期的人工审核,成本高、效率低,无法实现对路面交通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且传统的升级电警卡口设备则成本高,工作量大,周期长。为破解僵局,漳浦交警大队打破传统思维,不断尝试新的科技手段,通过在后端建设一套AI+非现场执法系统,实现算法进一步优化,算力进一步提升,数据进一步挖掘,应用 A I+非现场执法系统对卡口图片进行二次识别分析,通过系统自动筛选“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驾驶时抽烟”和“大中型货车闯禁令”等四种违法行为,系统自动筛选准确率达95%以上,再经民警审核后录入集成指挥平台,大幅度减少了民警的工作量,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
AI+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开发运用,对交通执法工作提出新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为了使交通违法者进行非现场处罚时心服口服,漳浦交警大队在执法取证中更加重视证据的严谨性,每位AI+非现场执法系统工作人员均要接受严格的岗前业务培训,明确“证据意识”,同时该系统也经受过专家的多次分析和改进,采集质量高,证据可信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