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浦 > 漳浦新闻 > 正文

“六条鱼”产值占漳浦全县渔业52% 激活蓝色产业

来源:福建日报 2019-06-24 09:09 http://www.mnw.cn/

  漳浦县负山面海,有沿海镇10个,海岸线连绵曲折,长达267公里,居福建省第二位。优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海洋资源。2018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38.1万吨,产值72.6亿元。水产养殖业成为漳浦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石斑鱼、河鲀、鲍鱼、对虾、罗非鱼与紫菜这六种海产品因为养殖规模大,技术相对完善,为漳浦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被称为“六条鱼”。据统计,漳浦县“六条鱼”产值比重占全县渔业产值的5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传统的养殖模式受气候因素影响过大,如何防范风险?同一鱼种养殖过多造成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也为养殖带来较高的风险,如何调控?

  

  “河鲀医生”戴添华帮养殖户诊断河鲀的病害原因。

  

  工人在虾池进行人工吸污工作。

“一对虾”作出大文章

  作为“六条鱼”之一的对虾养殖一直是漳浦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漳浦县的对虾产量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县对虾的养殖面积达12万亩,年产值13亿元。

  “想要养好这小小的一只虾,也要费大功夫!”郑壮岳看着自己的虾池,发出感慨。

  18日,记者来到位于漳浦县六鳌镇的汇跃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06年底成立,是集南美白对虾种苗培育、养殖、加工一条龙的生产企业,在不断规范管理模式和提升技术之后,近几年来,公司的产量与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每年的产量增幅达20%。

  “公司自成立起,我们就一直尝试更加生态化、无污染的养殖方式,不断改善设施设备。”郑壮岳告诉记者。

  他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在六鳌蓝天碧海之下,占地约1900亩,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让白对虾的产量连年提升。

  “产业想要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坚持对干净、优质的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养殖模式是不可取的。”郑壮岳说。

  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为三个月到六个月,对水质要求很高,海水需要进行三级沉淀过滤才能够进入虾池。记者在虾池旁见到,经过过滤沉淀的海水清澈见底,虾池中装设着三台不同类型的增氧设备,持续保障池中的含氧量。在虾池中,还有工人正在进行吸污工作,通过虹吸效应将虾池中的杂质污垢吸出,保证水质清澈。

  市场对高质产品的追求,也促进了公司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我们现在的努力方向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将白对虾养殖中的影响因素实现可控,在提升产量的同时降低风险。”公司技术总监张立军介绍,下一步,公司计划尝试工厂化养殖模式,为南美白对虾建立“大棚”,实现温度、气候的可控性,不断减少自然因素对产品的影响;另一方面,建立室内循环水系统,从而实现污染的“零排放”。

  “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但是养殖模式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革新的过程,我们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郑壮岳看来,产业发展想要精益求精,需要不断学习,吸取经验,多方优化。

“一条鲀”引出大产业

  一提到漳浦佛昙,很多人就会想到河鲀。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漳浦的河鲀产业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完善,成为福建省河鲀育苗量最多,养殖面积、养殖产量最大的地区。

  18日一大早,戴添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他的河鲀服务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服务站设立在漳浦县佛昙镇,每天来客络绎不绝。佛昙以河鲀产业为主,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如今,更是打出了属于漳浦佛昙的河鲀品牌。

  这个河鲀服务站是做什么的呢?小小的服务站里可谓五脏俱全,显微镜等各类仪器设备摆放其中,这里就像一个小型的河鲀“卫生所”,而戴添华正是远近闻名的“河鲀医生”。

  给河鲀看病,戴添华坚持了十几年。戴添华今年43岁,在大学时期,他攻读海水养殖专业,1995年毕业之后就回乡发展水产养殖。2002年,戴添华开始接触河鲀养殖。那个时候,佛昙镇的河鲀养殖业刚刚起步。由于鱼种新,养殖技术不成熟,那时候的河鲀存活率只有不到两成。戴添华在专业基础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造成河鲀死亡的各种病虫害。

  慢慢地,周边的渔民听说戴添华可以给河鲀治病,纷纷跑来找他咨询,他便在村里开办了服务站。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河鲀,来找他给鱼看病诊断拿药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他一天需要接待几十位前来咨询的渔民。过硬的专业知识也让他的口碑越来越响,如今他的服务对象已经覆盖周边的4个乡镇。在给鱼治病的同时,戴添华也会指导渔民如何更好地改善养殖环境,以提高河鲀的成活率。

  成熟规范的养殖技术与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河鲀的成活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昙的河鲀产业不断发展兴盛。

  如今,除了1500亩的河鲀养殖基地,戴添华也同时进行河鲀培育,27亩的育苗基地里培育了近2000万条鱼苗。早在2000年,他就开始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配合河鲀育苗,不断培育更加优质的河鲀,今年他的育苗基地更是成为福建水产千亿产业链推广示范基地。

  “河鲀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下一步,希望能够不断创新河鲀养殖模式与方向,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戴添华告诉记者。

“一股劲”追求创新

  “这段时间鲍鱼的价格很不错!”刚下完一单货,陈建鹏就回到基地,开始新一轮的储备。

  陈建鹏开办的戴卿海珍品养殖公司位于佛昙镇轧内村,共有1500多口鲍鱼苗种养殖池。

  陈建鹏从1994年开始养殖鲍鱼,当时是漳浦县第一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如今,他的鲍鱼苗在省内各地均有稳定客源,每年很早的时候就有养殖户上门预订购买。

  “刚开始,鲍鱼从外面来,价格贵,长不大,成活率又很低,很多养殖户养了鲍鱼后一直亏本。”陈建鹏向记者介绍,“1999年,渔民养殖九孔鲍居多,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遭遇种势退化,鲍鱼无法成活,后面养殖美国黑鲍的时候也遇到同样的情况。”

  陈建鹏在那时候发现,单一品种的鲍鱼养殖无可避免地会遇到种势退化的问题,于是,他开始了杂交品种的尝试。最开始是将当时市面上最多的大连鲍和皱纹盘鲍杂交,但是成活率仍然只有四成,个头也长不大,养到10个一斤的大小需要两年。但他没有灰心,在不断探索后,于2016年尝试皱纹盘鲍与绿鲍的杂交品种,让鲍鱼的存活率和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优化。成活率可达到七至八成,个头也大了不少,成长到10个一斤只要1年。

  如今,陈建鹏培育的良种鲍鱼苗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也为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他仍旧没有停止培育探索的脚步,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创新,优化改良品种,才能够让产业永葆活力。

  在陈建鹏钻研鲍鱼苗创新发展的同时,另一边,杨艺祺则致力于将市场不断拓展。

  艺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位于佛昙镇白石村,产业涉及石斑鱼鱼卵、鱼苗、成鱼培育生产。漳州石斑鱼也是福建省第一批渔业十大品牌之一,漳浦是石斑鱼养殖大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优势,但随着养殖规模化和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

  为此,杨艺祺将市场锁定到更远的方向,在他看来,石斑鱼有成活率高、便于运输的优势。近年来,乘着“漳州石斑鱼”品牌不断升温的东风,他到各地推广,打出了属于自己的石斑鱼品牌。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技术,让所售的鱼品质更好,抗病率更高,打出了口碑的同时,也为他带来更多客源。据杨艺祺介绍,已经有韩国的客户前来洽谈,经过海关检测之后,他养殖生产的石斑鱼将踏上异国的旅途。(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凌怡 实习生 陆思晴 通讯员 叶志武 张进勇 文/图)

原标题:“六条鱼”激活蓝色产业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漳州高新区科经局举办“抓帮扶 促创新 谋发
  • 漳浦县委书记带队开展教育工作现场办公
  • 漳州高新区领导现场督办大气生态环境突出问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开渔啦!泉州伏季休渔结束,渔船出海作业(视频)
    开渔啦!泉州伏季休渔结束,渔船出海作业(视频)
    《世遗泉州》——闽南古早味:石花膏(视频)
    《世遗泉州》——闽南古早味:石花膏(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今天俄乌冲突局势最新消息进展(8月19日 泽连斯基:袭击俄库尔斯克州目的之一是设 台风“云雀”最新消息:2024年9号台风路 福建举办2024年“中国医师节”活动大会 苏丹政府决定派团赴开罗商讨落实吉达协议 最新医师节文案发朋友圈句子 致自己医师 今天9号台风“云雀”最新消息2024 台风“ 鲤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