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综合 > 休闲旅游 > 正文

滇缅公路从保山到龙陵 3星级旅馆花费约160元左右

来源:车讯网 2015-09-18 16:39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从保山到龙陵,滇缅公路与320国道在一起的时候不仅非常少,而且相距比较远。对于寻访抗战脚步的我来说,这段路是滇缅公路的高潮所在。不仅因为这段路与漾濞县到功果村那段路一样,基本保持着抗战时期的原貌,更主要的是,阻挡日军进攻脚步的惠通桥,让中国军队吃尽苦头的松山,都在这段路上。《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讲述的故事,便是以这一带为背景。

  保山到龙陵的路况介绍

  下面这张示意图,是保山到龙陵的路线。红色线是滇缅公路,深黄色线是杭瑞高速公路,浅黄色线是320国道。粗略一看,可能会觉得滇缅公路似乎更近一些,320国道有些往北绕。可实际上,从保山到龙陵,320国道的里程约为108公里,滇缅公路的里程约为140余公里。1941年的曾教授,记录的里程是169.8公里。显然,还是320国道更近一些。这是因为,滇缅公路在中途穿越的怒江峡谷,这边下山,过江后从那边上山,单单这一个上下,就消耗了69公里,而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估计也就是10公里。

  从保山市到水长乡

  1941年3月,曾教授一行于早上9点9分出发,行车170公里,在下午16点17分到达龙陵,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连午饭都没吃。在《缅边日记》里,曾教授写道:出城后,公路很好,12公里过朱家屯,坝子走完,随后是相当平的丘陵,不到2公里,开始爬山。山的下半段树木全无,到了接近山顶时,才看到遍山长满了松树。接着,6公里过陡石崖,再6公里到大官市。自此开始,路往下走,17公里到下平场子。这是整个滇缅公路修的最好的一段。

  滇缅公路通过保山市区的路段

  我的出发比曾教授晚一些。其实也是9点离开房间的,因为正好赶上数位住客都在退房,多用了些时间。一边儿排队,一边儿胡思乱想——应该做个环球统计,有多少国家入住时,除了交房费,还得交押金,退房时必须仔细检查,确认房间没有遭到破坏,才能把押金还给你。据我亲身经历,有些国家只需在入住时交房费,走的时候,把钥匙搁在前台就行了,既没有押金,更没有查房。彼此之间充满了信任。当然,也确实有些客人不太懂得自重,在某旅馆的电梯里,听到这样一句话:这破旅馆,真贵,走时一定要把房间恢复成毛坯房。

  似乎旅馆对客人的防备心,与星级呈反比。越是普通的旅馆,查房越仔细,如果入住高级的旅馆,比如5星级的,就顺畅的多。当然,得是真正的5星级。而不是所谓的准5星。中国对旅馆的评级,是在旅馆开业1年之后,进行评定,从1星开始,最高是5星,5星里分成2等,一个是5星,一个是白金5星。也就是说,最高星级是白金5星。评定出来的结果,有效期5年。开业1年以内的旅馆,可以申请预备星级。至于有人津津乐道的7星级,不过是个商业噱头。不过,这次我只有1个人,住高级旅馆实在太奢侈了,就是睡个觉而已,干净且安静的普通旅馆就行了,没必要多花钱。如果是家庭旅游,就不同了。做为男人,有义务尽可能让家人感到舒适。不光是人,自然界里的很多动物都是如此,这是雄性动物的基本职责。

  刚出保山市区,公路立刻恢复原貌。

  出市区,路立刻变窄。纵观整个保山坝子,村庄比较密集,至少沿着320国道,几乎是一个连着一个。临路边的房子,紧靠公路而建,想找个安全的停车地方,下车拍张照片,都十分困难。当地车辆全部就地而停,占用了一部分国道。也许村庄里的人们,认为公路占用了他们的家园,而这块地是自古以来他们的家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过,由于路面不洁,过往车辆带起的滚滚尘土,确实污染了他们的家园。远远望过去,公路上硝烟四起,仿佛战争再次打响。

  出市区3公里,见到路口处有个牌子,左转是汉营。于是跑去看。原来,诸葛亮带军队南征时,有些军队留守在这一带,故称汉营或诸葛营。至于这个传说的真伪,不好分辨,因为有资料说这一带早就有汉人居住了。不过,汉营这一带的田园风光倒是不错,寂静的农田间,散落着些农舍,眼前是一马平川的保山坝子,远处是昨天刚刚走过山峦,那里面,就有澜沧江。保山机场也在附近,据说以前曾叫诸葛营机场。机场的名称大都出自所在地的地名,比如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以前叫天竺机场。

  站在诸葛营眺望保山市区。

  保山市区西南3公里处,据说是诸葛亮屯兵的地方。

  这些农户的祖先,真是跟随着蜀军,从内地来到了滇西?

  不管怎么说,农田与屋舍的搭配确实好看。

  回到320国道继续走,没多远,又看见一个文保碑,赶紧停车,依旧跟诸葛亮有关,叫诸葛堰。据说是诸葛亮为了解决军队马匹的饮水问题,在此修建了一个蓄水池,也叫“洗马池”。

  紧靠着公路的诸葛堰,这是三国时期修建的蓄水池,也叫“洗马池”。

  刚离开下关时,就曾遇到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现在又遇到,真如小说里提到的,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从而平定了西南。事实上,七擒孟获是杜撰的,能擒获一次就不错了,那有那么多工夫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而且,诸葛亮走后不久,西南各部就陆续发生了叛乱,并不像小说里说的“平定”。其实这种事儿也好理解,所谓安定与否,取决于你的实力。实力够强,小的部落、小的国们,自然主动投靠。汉朝与唐朝,都曾希望把西域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也都一定程度地实现了,但很快又都烟消云散了。因为实力下降了,人心就散了。靠武力统治很难长治久安,不如实施攻心之术,相比之下,清朝的康熙与乾隆,在这方面技高一筹,他们的“怀柔”之策颇为有效,看看雍和宫里的那篇《喇嘛说》吧,帝王的心思真是深如大海。

  人们似乎一直很赞美诸葛亮,认为他是智慧的象征,可我觉得,他不过是个心思深如大海的政客。人们希望社会安定、安居乐业,实现的基础是制度,而不应该是某个人,把幸福与希望,寄托在某个人身上,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最大弊端。我始终不喜欢《三国演义》,太狡诈、太谋略了。一天到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就是快乐人生?中国人已经非常聪明了,非常善于钻各种“空子”,就别再学三国了,需要学的是如何守规矩,如何老老实实做人。

  再往前,村中愈加密集。

  在这种公路上行车,速度很慢。

  每次想停车拍照,都得左寻右找,颇为不易。

  8公里之后,保山坝子过去了,前面出现山。由此开始一路上坡,坡道较陡,12.7公里到大官市,这个数字,只比曾教授的记录多出700米。此处海拔1930米,比保山坝子的1660米,高出270米。爬山过程中,有数个弯道处较为开阔,欣赏坝子的全景颇为不错。

  8公里后开始爬山,站在高处眺望,景色不错,远处的山,就是昨天走的澜沧江峡谷。

  保山坝子,是云南最大的坝子之一。

  在比较高的地方,公路两旁树木还算不错。

  过了大官市,出现一个路口,右边是320国道,左边是229省道,229省道是去施甸县的路,但从这个路口到水长乡之间有18公里,是昔日的滇缅公路。于是,我驾车左转,下一次再见到320国道,是距离龙陵县17公里的时候。

  山顶处有个村子,叫大官市。

  刚过大官市,滇缅公路与320国道分道扬镳。

  进入229省道,一路下坡。这是一条很美的路。两侧山坡上,长满了松树,非常茂密,而且越走越密,公路在林间穿越,满目翠绿,再加上车辆稀少——这段路上只遇到了1辆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全身倍感轻松,心情倍感愉悦。而这山面向保山坝子那一面,则树木稀少,只有草丛和灌木。据说是因为多年来的不断砍伐,人们盖房子、做饭,都得需要木材。

  从大官市到水长乡,这段滇缅公路叫229省道。

  这段229省道景色优美。

  两侧山坡上有很多松树。

  如果长满松树的山就叫松山的话,滇西的松山真是太多了。

  坡度较缓的地方,大都开成了梯田。下山途中,见到一个村庄,叫小官市。与山顶上的大官市遥相呼应。村庄处于一片梯田当中,特别有层次感。

  路旁有几个村庄,田野、农舍与松山相配,很好看。

  229省道是去施甸县城的,从707开始,滇缅公路将变成191县道,红旗桥旁边就是惠通桥。

  靠近村庄的地方,大树不多。

  脚下,出现一个镇子,它是水长乡。

  持续下坡16公里,海拔高度从1930米下降到1575米时,进入一个坝子,再走1公里,出现一个村庄。路边有个醒目的标识,上书“七零七”。意思是说,滇缅公路从昆明出发,到这儿是707公里。滇缅公路修通后,沿途有些地名采用公里数标注,现在能看见的,除了“七零七”,还有个“八零八”。从保山开始,抗战遗迹保护至今的,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施甸县与龙陵县境内。有些房屋上,甚至保存着当时的标语。

  接近水长乡时,路旁有个“七零七”纪念标,滇缅公路从昆明到这儿,是707公里。

  这一带的屋舍上,有些还保留着抗战时期的标语。

  从水长乡到羊芋坪

  过了“七零七”几百米,经过水长乡之后,滇缅公路离开229省道,进入191县道。在曾教授的日记里,说这里叫下平场子,公里数完全一致,但现在看到路边的地名,是水长乡。从水长乡开始,一直到接近龙陵的320国道,这之间有110公里的路程,都是191县道,它是这段滇缅公路现在的编号,滇西抗战史上,大名鼎鼎的惠通桥与松山,就在这条191县道上。

  从水长乡到龙陵,这段滇缅公路现在是191县道。

  191县道景色更为幽美。

  沿途全部是田园风光。

  离开水长乡,191县道立刻爬山,6公里之后到第一个山顶,山顶上的村庄叫姜邑寨,海拔高度比水长乡上升了217米。这山顶比较平,略微上升,在随后的5公里路段上,又经过了沈家坟、甘水沟、李山头等村子,海拔高度又上升了135米,最高处为1927米。此时,中控台显示屏上显示车外温度是30度,比保山下降了5度。在这一连串的村子中,最好看的一座叫羊芋坪,整个村子坐落在山坡上,错落有致。

  山,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山。

  途中经过沈家坟、甘水沟、李山头等村子。

  看上去比较美的一座,叫羊芋坪。

  1938年抢修滇缅公路时,最初只要求能通车即可,以后再逐步改善通车质量。所以,有些路段的坡度比较陡,直线坡度往往在15%左右,弯道处有些达到30%,换算成角度的话,大概是16度多一点儿。如果您查看汽车技术数据,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汽车的爬坡度标定的都是30%,包括众多SUV。这是因为,在公路技术标准中,即使是4级公路,坡度也不应超过9%,至于1级公路,最大坡度则在6%。有些地下停车场的坡度大一些,但一般也会控制在15%。时隔70余年,凡是已经降级为县道的滇缅公路,大都保持着抗战时期的原貌,坡度自然也没有变化。对于我来说,驾车走在这样的路上,乐趣十足,第一是因为路上车辆稀少,经常是一两个小时也见不到一辆车,第二是坡度大、弯道多,比单纯跑直线好玩多了。这辆海马S7的动力是1.8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充沛且提速快,是增压机的优势,面对连续弯道上坡,只需轻踩油门,不费吹灰之力,便爬了上去。

  动力强大是新海马S7 1.8T的主要优势。

  在回答网友购车咨询时,经常被问到在自然吸气发动机与增压发动机之间如何选择。我的理解是,自然吸气发动机更适合拥堵路段,比如您在北京、广州、杭州,买车只是为了每天上下班,平均时速最多15公里,买辆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显然更实用。因为发动机长时间处于低转速状态,靠废气驱动的涡轮增压器,转速自然也很低,由此导致增压效果不明显。有些介绍汽车的文章里,说低转速时涡轮增压器不启动,达到一定转速之后才启动,这是个天大的错误。增压器没有启动不启动之分,只有增压效果大与小的差别。只要发动机运转,哪怕是怠速,增压器也在转。如果您所在地区交通状况不错,不像北京那样每天堵成一锅粥,买辆装备着增压发动机的车,自然更好些。所谓好,指的是,一能省油,二动力更强,三提速更快。增压发动机提高了效率,在其它前提一致的情况下,能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少用燃油,事实上,这也是增压发动机最大的优点。至于本次旅行的油耗,我想等回到昆明,再做总结。不过,开着1.8T的海马S7走了这几天我发现,类似云南这样多山的省份,确实值得推广增压发动机,一方面是因为经常爬坡,稍微给点儿油,就上去了,不用像自然吸气发动机那样深踩油门;另一方面是提速快,对超车十分有利。

  新海马S7配备的1.8T发动机,面对山路绰绰有余。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点是省油、提速快。

  在山路上超车,是件很不容易事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超车,唯一可行的,是利用短暂的直道。不过,也许是直道很少,一些心急火燎的驾车人,往往在弯道上超车,因为弯道往往会稍微宽一些,但我觉得这样做实在不值得提倡。因为太不安全。在离开保山的那段爬山路上,我遇到一辆重载货车,由于是连续弯道,只能跟着慢慢走。不一会儿,几辆小车追了上来,立刻驶入逆行,开始超车,第一辆刚刚开到与我平行时,对面来车了,此时如果我不让它,它的唯一结局恐怕就是迎头相撞,因为对面来的是个重型货车,且下坡,估计根本刹不住车。出于礼貌,我立刻减速,让它进来躲过灾难。几辆小车拼死拼活地冲过去不久,一个直道出现了,大货车的右转向灯亮起,我心领神会,随即打左转向灯,加油,此时最能展现增压发动机的优势,转速骤然提升,车速瞬间从十几公里,提到了40多公里,只需几秒钟,我便超了过去。最后总结一下:第一,多山地区能够安全超车的,唯有直道,在得之不易的直道上能以最短时间完成超车的,唯有增压发动机。第二,在西南几个省驾车旅行时我发现,多数大车司机的驾驶素质都比较高,起码比小车司机高。他们开车时会随时观察后视镜,把小车压住了,他们知道,小车司机根本用不着急着闪大灯、按喇叭,只要前面的路允许超车,大车司机一般都会打右灯示意,并尽量往右靠,让小车超越。

  遇到重载货车,心平气和极为重要,强行超车实不可取。

  在这一路上,不顾前方情况,强行超车的现象很常见。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驾车走川藏公路时发现,大车司机都特别有礼貌。他们知道自己庞大的车身,挡着了小车驾驶者的视线,便利用转向灯告诉你前面的路况。如果不具备超车条件,他们会打左灯,如果具备超车条件,他们会打右灯。超车之后,务必保持直线走一段,直到后视镜里能够看到大车的两个前轮,再往回打轮,并轻轻按一下喇叭,表示感谢。此时,大车司机也会轻轻地会一声喇叭。公路上显得那么和谐、轻松、愉快。

  从羊芋坪到惠通桥

  过羊芋坪15.1公里,是个路口,左转是一条特别窄的路,指路牌上写着“大蜂子窝碉堡”。路虽窄,但显然是新铺的水泥,很好走。这条路是个断头路,8.5公里到下新寨。再徒步不到1小时,在一个垭口处,保存着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事。站在山上往下看,已经能看到怒江和惠通桥了。从1942年日军来到怒江,到1944年滇西反攻,中日军队在此对峙了2年,沿着怒江修筑军事工事,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大蜂子窝只是众多工事中的一个。

  接近一丘田时,往北有条小路,进去8.5公里,再步行不足1小时,是远征军的碉堡遗址。

  回到191县道上,再往前2公里,经过了老鲁田和一丘田。路边有个牌子,告知此地是远征军的炮兵阵地。如果您读过余戈先生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应该对这几个地名不陌生。1944年5月,当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对滇西日军进攻时,此处筑有炮兵阵地,轰击目标,是距此直线距离7公里的松山,那山上驻有一个日军联队,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

  回到滇缅公路上,再往前,路旁有这样的文保牌。

  阵地有数个,最高的一个在山顶,有条崎岖的土路,长满了植物,估计很久没有车上去了。几天下来已经完全清楚了这辆海马S7的性能,所以,毫不犹豫,把车开到了最高处。

  阵地不在路边,还得往上,于是沿着一条土路,往上走。刚开始,还比较好走。

  越走路越窄。

  这段路走的很艰难,大概极少有车到这里,路线都不是很清晰。

  站在昔日的远征军阵地上,脚下深处,横卧在怒江上的,是细若游丝的两座桥。平视对面,是一座看上去极不起眼的小山,它就是松山。从这个角度看松山,简直弱小的不像话。因为,它的背景实在太强大了。那便是高黎贡——当然,松山也属于高黎贡。第一次看到高黎贡这名字,感觉是国外的某个山。其实这是景颇语音译,意思是“高黎家族的山”。高黎贡是横断山脉里最西端的一道,南北走向,北段在西藏,叫伯舒拉岭,走川藏公路就得翻越它,越往南越矮,它与怒山之间的山谷,便是怒江。

  来到最高处,眼前就是高黎贡。右下角便是松山。

  站在这个角度看松山,松山真是很小。

  松山半山腰处有个村子,那是腊勐村。

  松山虽然不大,但滇缅公路跨过怒江后,围着它绕了多半圈儿。也就是说,松山居高临下,扼守着滇缅公路。所以,日军在占领滇西的2年时间里,在松山修筑了大量军事工事,目的是彻底截断滇缅公路,让中国军队日后进行攻击时,寸步难行。

  滇缅公路在惠通桥过怒江,围着松山往上盘,盘到松山背后,接近松山山顶,再往上翻过滚龙坡。

  阅读日本侵华历史,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精明。他们修筑的严谨的工事,在1944年,让中国军队吃尽了苦头。这边儿架着大炮,朝着松山猛轰,等到把整座山的土都翻了一遍,步兵开始往上冲,迎面而来的却是无数子弹——原来日本人的工事毫发未损。于是再轰,反正这时中国军队有的是炮弹,驼峰航线上的飞机,一天到晚运个不停,把成千上万吨物资,从美国搬到了抗战前线。此外,美国空军就跟公司早上开例会一样,每天都跑到松山扔炸弹,但结果却是,日军的工事依旧。

  攻打松山,从1944年6月4日开始,打到9月7日结束,3个月多一点儿。中国军队先是由71军攻打,打了没几天,阵亡905人。换上第8军继续打,终于打下来了,但8军阵亡了3145人。战后,在松山建立了军人墓地,后来大部分迁往了保山,也就是昨天在保山易罗池畔看到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因为墓地已经被毁了,后来重建时遮遮掩掩,弄了这么个含含糊糊的碑名。倒是2013年昆明重建的“陆军第八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尊重了历史。

  让我军损失惨重的,是驻守松山的日军部队:拉孟守备队。这支守备队的底子是日军56师团113联队,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这支联队在松山坚守3个月,除15人被俘,35人逃跑之外,其余1250人被我军消灭,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据说,抗战8年(或曰14年),整个联队彻底被灭的,只有滇西1944反攻,一个是松山的113联队,另一个是驻守腾冲的148联队。

  虽然让守军全军覆没,值得庆祝,但看看伤亡对比,真是高兴不起来。一个军、1.5人余人,围着一个联队、1300人打,还有绝对的制空权,而这个联队根本没有后援,也没有物资补给,居然能坚持3个月。

  在这座并不高的山上,1300名日军面对1.5万中国军队,抵抗了3个月。

  不少描述松山战役的文章说,中国军队久攻不下,于是靠挖地道,一直挖到松山主碉堡的下面,放进几吨炸药,把山顶彻底炸开,日军就全完了,松山战役大获全胜。事实上,你这儿一挖地道,上面的日军肯定能察觉,等到点火起爆时,主碉堡里已经没几个人了。日军都是散开的。如果亲临松山,您就能看到,松山背后的山坡上,各种各样的单兵壕、机枪壕,一个接着一个,全由交通壕相连,上面都有覆盖,不走到跟前根本无法察觉。几百名日军分散在这里,令中国军队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从炸毁主碉堡起,又打了18天,才获胜。

  事实上,类似惨烈的攻坚战,美军也经历过。进攻硫磺岛时,7万美军对2万多日军,打了一个多月,美军以阵亡6000多人为代价,才将其拿下。守岛的2.3万日军,阵亡2.17万人。由此看出,日军虽然武器并不先进,弹药也不充足,但在物质上靠的是严谨的准备,在精神上靠的是顽强的意志。这两样如果咱们也能全面掌握,中国可就真是要不得了了。

  整个滇缅公路国内段,最长的石塘路,是惠通桥两侧。

  离开炮兵阵地遗址,一路下山,最终来到惠通桥。从山顶算起,这段下山的路长达19公里,海拔高度从1534米,下降到738米。这19公里全部由石头铺成,这种路究竟有没有正式的名字,我不知道,只知道有的书上把它称为石塘路,有的则称为石弹路。自漾濞开始,不断遇到这样的路,但里程都不算长,截止到2015年9月,整个滇缅公路国内段,最长的石塘路,是惠通桥两侧,东侧往老鲁田方向,19公里,西侧往松山方向,约21公里。此外,保山的板桥以东,往瓦窑方向也有一段,大约10多公里。

  抗战时期,运输车辆在滇缅公路上。

  在没有石油工业的抗战时期,打算用柏油铺路的话,首先得买沥青,后来确实买了,也确实铺了一部分。但更多的滇缅公路,是用当地特产:石头,铺成的。把地面夯实,然后把一块块石头砸在上面,敲平。这种路铺起来很慢,如果想快的话,就投入更多的人,真正的劳动密集型。滇缅公路在1938年,只用了8个月就完成了,虽然昆明到下关的路在抗战前就完工了,但下关到畹町的500多公里,确实是在1938年抢出来的。沿途17个县分段包干,实行县长责任制,限期之内完不成军法从事。于是,大约20万人自带工具,来到筑路工地上,风餐露宿,而且是义务的,没有报酬。曾教授行走滇缅公路时,已经是1941年,那时,这条公路已经通车3年了,正在逐步改善通车条件,所以,曾教授在《缅边日记》里记载,少数民族地区当时还没有县长,最高统治者是土司,土司就住在工地上,带着本地人修路。曾教授万万没想到的是,1年后,日军长驱直入,中国军队全跑了,惠通桥以西,成了敌占区。

  惠通桥已经被整修一新。

  这座桥在1942年阻挡住了日军的脚步。

  原本似乎是9根钢绳。

  东侧桥头的碉堡依旧。

  惠通桥是一座很有历史的桥。它在清朝末期就已修建,但因粗糙而断掉,民国年间重建时,改用更为先进的建筑材料,并被命名“惠通桥”,建桥的费用主要是缅甸华侨梁金山先生捐助的(梁先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是个真正的英雄,以前曾撰文谈过,这次就不重复了)。不过,惠通桥建成不久,抗战爆发,修建滇缅公路时,把这桥重建,变成了可以走汽车。1942年5月5日,日军进攻到这里,中国军队把桥炸断,1944年反攻滇西时修复。

  桥面上的木板已经被恢复。

  日军来到滇西之前的惠通桥,此时正是滇缅公路运输的黄金期。

  这一带比较有名的桥,一共有3座,惠通桥在最南,往北走还有座惠人桥,最北边是双虹桥。双虹桥到惠通桥的直线距离约63公里。现在这3座桥都还在,双虹桥依旧能通行摩托车和行人,惠人桥仅仅剩下了桥墩。至于惠通桥,自从1974年惠通桥附近修建了钢筋水泥大桥之后,便停止使用,很长一段时间里,惠通桥只剩下铁锁,没有桥面。这次再看,发现桥面已经恢复,桥头原本茂密的杂草也被清除。

  抗战时期修建的惠通桥与30年前修建的红旗桥。

  从惠通桥到龙陵

  过了惠通桥,一路往上,37公里来到大垭口村。这是个位于松山西侧的山村,上次来还很安静,这次发现多了不少客栈。大垭口村距离松山山顶很近,只有1公里多,水泥路,几分钟就到。作为保存最为完整且完好的抗战战场遗址,松山这几年开始受到重视,只见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大规模的建筑拔地而起,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在干什么。

  在红旗桥驶过怒江,右转72公里,是龙陵。

  上次来到这儿,还是一片密集的杂草,如今被整理出来了。

  再往前几百米,有个山崖,网上有张抗战时期在此拍摄的照片。

  回头看惠通桥。

  公路继续往上盘,24公里后,是腊勐街。

  腊勐街上有旅馆、餐馆和加油站。

  新房子的背后,才能找到昔日的感觉。

  继续往上12公里,是大垭口村。

  村中老房子还在,只是多了一些旅馆。

  在大垭口,还看到了以前没见过的观光车。

  大垭口村往上1公里,是松山山顶。

  不过,这1公里大都在施工。

  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知道是盖纪念馆,还是游客中心。

  不少游客都直奔松山山顶:子高地,因为那里是日军主碉堡所在地。事实上,距离大垭口还有大概两三公里的时候,公路西侧有个松山村,村背后的马鹿塘,才是日军最后覆灭的地方。

  松山战争遗迹保护的很好,以前曾写过一篇,这次就略过了。

  过了大垭口村,公路继续爬升,不远处就是滚龙坡。站在坡顶,松山、阴登山、竹子坡尽收眼底,这几个地方,都是当年的主战场。接下来,191县道一直往西南方向的龙陵县城。从大垭口村到与320国道汇合的地方,这段路约20公里。此时天色已暗,但我丝毫不担心,因为以前几次到松山,知道这是一段非常好走的路,只是上了320国道后,因为车多,得稍微慢一些,但1个小时肯定能到。没想到的是,刚离开大垭口不远,原本平坦的柏油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原来,从大垭口村到320国道汇合点,这20公里全线施工,加上正值雨季,20公里几乎全部是泥泞路,行车艰难的程度,堪比藏北羌塘。其中有几段,泥泞之厚,已经淹没了几乎半个车轮,大货车压出的车辙,会使后车左右摇摆——如果打算训练如何在汽车甩尾时操控车辆,这段路最合适不过。

  接下来的191县道,一片狼藉。

  一路往上,7公里到最高点,海拔2116米,而大垭口村的海拔是1835米,惠通桥的海拔是738米。随后一路下坡,3公里后经过“八零八”。今天上午看到了“七零七”,不知道有没有““玖零玖”。

  今天上午看到了“七零七”,现在又经过“八零八”。

  由于光线很暗,无法再拍照了。

  气温也降到了19度,3小时前在炮兵阵地时,气温还29度呢。

  在泥泞中摸爬滚打了好一阵,终于看到了320国道,上午在保山与之分手,现在又重逢了。重逢地的320国道里程碑是3485公里。191县道就此终结。

  随后,一路下坡,途中,看到了曾教授记录的温泉,路旁至少有3家温泉酒店。滇西这一带的温泉很多,龙陵、芒市、腾冲都有,温泉酒店的住宿一般都比较贵,就拿龙陵来说,县城里的3星级旅馆大约在160元左右,可郊外温泉酒店至少要300元以上,有些温泉酒店一个晚上的房价甚至得数千元,不知道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接近县城时的温泉酒店(事后补拍)。

  第二天看车子,满是泥浆。

  6块钱一碗的米线是当天的晚餐。

  龙陵所处的坝子不大,县城也不大,320国道从东北方向,进入县城,原本是从县城西侧通过,后来在县城东侧新建了一条过境路。我则进入县城,先是6块钱吃了碗米线,然后到旅馆住宿。这一天行车193.2公里,用时11.5小时。

  之前的回顾——

  第一篇:再踏抗战征途

  第二篇:民主的堡垒

  第三篇:从昆明到楚雄

  第四篇:从楚雄到下关

  第五篇:从下关到宝丰

  第六篇:从宝丰到保山

  关于《星爷说车》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新车上市、旧车改款、业内故事、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诏安红星:实施“三化一督”规范化管理 推
  • 漳州高新区举行2024年优秀学子人才政策宣讲
  • 漳州市漳浦生态环境局举办专题培训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警惕!警惕!年轻人也可能会得白内障!
    警惕!警惕!年轻人也可能会得白内障!
    初心不改  晋江公安“背包”再出发(视频)
    初心不改 晋江公安“背包”再出发(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期待!下个月又能看国乒比赛了 2024年9月 蔡战胜检查征兵体检并调研古建筑保护和文 董明珠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回应自己 南安跻身自动驾驶飞行器低空经济赛道 广东本轮新冠感染年轻人症状更明显 新冠 周祖翼赴福州连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上杭38个移民村首获分红 共计318万元 男童躺马路中间被轿车碾压 警方回应 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