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各个大学迎来了数以万计的年轻新面孔。他们的身后,是数倍于新生的家长“送学”潮。如何在开学季安顿好家长、做好接待,成了各校“迎新”的重要工作。虽然大学生们已经成人,但家长们仍然面对集体性“分离”焦虑,“劝不退”的家长让高校犯了愁,针对此类问题的“心理课”、“家长课堂”也应运而生。(据9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开学季出现家长“送学”潮并不稀奇,现在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辛辛苦苦抚养成人,寒窗苦读十余年,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里杀出来,挤进大学独木桥,乃是全家的大喜事,自然要热烈庆祝一番,陪同报到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是,当家长数量数倍于新生之时,就对学校造成巨大的接待压力,有限的接待能力除了迎接安顿新生之外,还要照顾家长,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其实,家长之所以要陪同学生去学校报到,又舍不得离别不肯离校,主要是长期与孩子一起生活,已经习惯孩子在身边的感觉,骤然分离之后,一下子有些不适应,且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心理上难以接受。虽然大学生大都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依法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永远都是孩子,总觉得他们还未成熟,需要自己的照顾呵护,不想马上放手不管。
家长这种爱子之心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孩子总归是要长大的,不可能永远陪在父母身边,他们有自己的未来生活,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不能一直依赖于家长,迟早都要走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孩子告别高中时代,进入大学生涯,不仅是学业的进步,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经历,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他们的眼前,需要他们用数年的时间去体验。而且,大学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象牙塔,学生在学业之余,也经常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亦是未来进入社会的缓冲阶段。
可见,每个人都是逐步成长过来的,家长也要放开心怀,看到孩子进入大学时代的前景,为他们的未来祝福和期待,不要再用看小孩子的眼光来对待,而是主动调整心态,及早放手,鼓励孩子积极融入大学生活。如此,方可促使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在心理上断奶,及早独立生活,避免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还要父母来帮忙。
再者,家长与孩子分离之后,也要及时调整改变生活习惯,由围着孩子转,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节奏里。毕竟家长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送别孩子之后,可以重新收拾心情,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与兴趣里,以分散对孩子的留恋之情,早日走出“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