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出台,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已然走到了聚光灯下。在北京,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探索校园足球适合的发展道路。
□变化
教育部从幕后走向台前
一提到中国足球,国人无不皱眉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批评中国的足球问题,“就是社区足球和校园足球没有搞起来。这个责任还是在教育部。”青少年足球的多头管理、联赛体系混乱曾受到社会抨击。在新确定的“校园足球计划”中,则将主导权从昔日的中国足协交还到教育部手中。
2014年底,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由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启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部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在昨天正式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规定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课时比重。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的基础上,在2020年内达到2万所,2025年内达到5万所。此外,将完善足球保险机制,增加政府购买服务,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困境
师资场地受限中小衔接现“断档”
发展校园足球,体育老师们感受最深的是缺人。门头沟区育园小学体育组组长张凝说,学校有7个体育老师,要教1400多个学生。每个老师一周有19到20节课之多,还不包括社团和球队的训练。很多学校因为人手不够需要从体育局聘请外援,但因需求量大,体育局也常出现无人可派的局面。
另外,足球运动的发展在中学阶段会出现“断档”的情况。安外三条小学校长程洪表示,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目前中学在足球场地提供方面出现缺口。中学的足球训练与小学不同,小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比赛规模以3人赛、5人赛、7人赛居多,因此小学的足球场地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训练和比赛要求。而中学生的比赛更加规范化,需要正规11人的足球场地,目前很多中学都不具备这种条件。这也成为制约足球发展的硬伤。
其次,有足球特长学生的升学出口狭窄。由于场地受限,在中学阶段设立足球校队的学校凤毛麟角。程洪介绍,很多安外三小校队毕业的孩子,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中学后都很难持续发展。加上家长们认为踢足球会耽误文化课成绩,所以都不赞成学生踢球。
□应对
>>师资
专业外援将送教上门
对于目前的师资缺乏问题,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将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以教师为主,不以教练为主。今年暑假还将集中培训6000个体育教师。此外,国际合作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计划从德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聘请100名高水平足球教练员面向40个城市送教上门服务。他们将分散到不同的特色校里教一年足球课。可以由教育部直接请,也可以采取城市间合作的方式。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表示,北京计划用三年对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项培养计划,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学校有一名体育教师能够胜任足球的教学与训练,并聘请国内外足球专家、北京高校的教授、高级足球教练和退役足球运动员,全面参与到校园足球的发展中。目前,各学校多采取从专业运动队和体育院校引进“外援”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足球专业素养。
作为“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安外三条小学自2003年起与专业运动学校——东城区体育运动学校合作,由运动学校选派从专业运动队,如国安足球俱乐部、北京青年足球队等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担任校园足球队的教练员,长期、系统地对学校校队的小队员进行足球基本功、足球技战术的指导和训练。学校还借助高校力量,邀请足球项目专家团队给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并由足球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为学生上足球课。东城区足球网点校组长、安外三条小学校园足球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黑景峰介绍,安外三条小学还与首都体育学院结成“对子”,借助首体院的师资力量对学校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延庆县康庄中心小学教师经过个人学习、校外培训、专家教练引领,实现了足球专业与教育专业的整合。校长纪桂武介绍,目前,学校由原来的一名足球教师发展到6名,其中一名教师获得了国家级足球教练证书。目前,学校形成了一支由两位足球专家、专业教练、6名足球教师组成的复合型足球教师团队。
>>场地
校本课程练足内功
针对学校普遍反映的场地问题,教育部门的普遍观点是因地制宜,逐步改善场地条件,“先踢起来”。
本市正在研究制定《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计划》,王军表示,为解决足球场地问题,北京计划依托学校和社会力量建立三个校园足球训练中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社会场所,为开展校园足球提供场地。在城区将因地制宜,建设小场地和笼式足球特色场地,在远郊区县建设足球比赛场地;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到经认定的体育俱乐部参加足球培训和学习。
城区学校因地理环境的制约,占地面积有限,尤其以深藏在胡同中的东城、西城学校为甚。为了解决学校场地有限的问题,安外三条小学通过分层梯队发展,并以足球校本课程进行补足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足球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程洪介绍,目前足球项目发展分层次进行梯队发展。首先在小学中进行普及,扩大足球后备人才库。比如,学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面向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开设每周1节的足球技能课和每学期16课时的足球文化课,同时在体育课中开设5分钟的足球课课练。
东城区将全区17所中小学纳入足球项目网点校,网点校间资源共享、共同训练,并参与各式联赛。黑景峰表示,网点校内的府学小学、崇文小学等学校已配备7人制足球场地,可与其他有需要的学校实现资源共享。黑景峰认为,小学校园足球普及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动起来,通过足球带动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让足球变成奥数,只要孩子们感兴趣,在胡同里也能踢球”。
□各校做法
类型1足球成为学生必修课
校园足球如火如荼地开展,北京的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培养模式,不难看出,兴趣培养是各校的侧重点。很多学校都因地制宜地开展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
类型2
俱乐部式训练吸引学生
对于如火如荼开展的校园足球来说,很多远郊区县也有不同的尝试。在门头沟的育园小学,则在学校推出了足球俱乐部的形式,推广校园足球。
学校体育组组长张凝介绍,现在学校普遍都推广了足球社团,组织学生们练习足球。除了传统的体育社团外,学校率先成立了雏鹰足球俱乐部,过去,学校的校队才会进行系统的足球训练,而成立俱乐部后,全校所有对足球有兴趣的学生都能参加俱乐部进行踢球。他说,学校也专门安排了老师带着学生们训练。
对于俱乐部的教学,他则表示,俱乐部采取每学期一到两个年级轮训的方式,整个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俱乐部的训练。在实际的应用中,男生比女生更爱踢足球,他们也会组织女生练习啦啦操等。
在实际训练中,他们也遇到了体育老师不足的问题。张凝说,区县间流行的做法是从当地的体育局聘请教练。学校就聘请了2名专业的足球教练,带着学生们训练,一次能带30到40人。他说,专业教练带学生会比学校的体育老师更加专业,技术动作也更加专业。
“无体育不清华”。清华附小也在教学中贯彻了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在这所学校,他们将国家规定的每周3节体育课扩展为5节,增加的两节课中,一节是足球课,一节是学生根据兴趣自选体育课。
记者在下午的学校操场看到,场地内满是练习足球的学生,男女生的积极性都一样高,体育老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将足球作为专门的课程,校长窦桂梅认为,足球本身是学校的传统,同时,这项运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很多学校只练足球队相比,清华附小的足球训练不是一部分人用一部分时间来强化训练,而成为了一个全校活动。体育选修也给学生提供了九大项目的选择,轮滑、篮球只要感兴趣就可以上。
学校学生工作负责人梁营章介绍,现在的校园已经形成了“班班有球队、人人会踢球、男女齐上阵”的局面。学校的体育团队也日益丰满,学校有14名体育老师,他们还从中超球队杭州绿城引进了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带领学校的足球训练。就在今年寒假,清华附小的16名学生还走出国门,飞赴阿根廷进行足球集训,成为首批公立校派出的足球小将。这批足球小将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都是班级的前20名,一半多还是班里的前10名。
本学期起,崇文小学也将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覆盖一至六年级全员,不同年龄段将分层教学。据了解,学校体育组已编成一套时长6分45秒的足球操,在每天25分钟的课间操时间内练习。上肢动作涉及抱球运动,下肢动作涉及脚弓推球、脚内侧踢正踢等。
类型3
引入北大课程开发足球游戏
黑景峰认为,会踢球的孩子一定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孩子,以往所说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有片面性的。未来几年,安外三条小学将在首都体育学院的帮助下,引进北京大学“3c脑体双优”课程。
黑景峰介绍,3c(身体游戏、计算机益智游戏、社会干预)脑体双优课程是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共同研发的采用现代电脑技术与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独创的计算机辅助大脑练习和丰富多彩的益智身体游戏运动,以提高孩子核心认知能力为主要目的、兼顾运动协调能力和情商开发的全新课程。
此外,安外三条小学还将继续与首体院加强合作,借助首体院的力量协助学校完善和开发出成体系的、与足球相关的校本课程,编写一部适合校园足球推广的指导手册。黑景峰介绍,手册将以连环画的形式,提高小学生们的兴趣。
类型4
建立三级赛制促进足球普及
作为延庆县足球传统校,延庆康庄中心小学从2004年开展校园足球活动,2009年在一到六年级落实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实现校园足球全员普及,如今已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独特的康庄小学校园足球模式。
学校校长纪桂武介绍,“人人能踢球”就是全员参与、全员足球。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无论学生还是教师,所有人都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来。现在学校650名孩子都非常喜欢足球运动。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踢到球,学校每天安排一套足球课间操,每周一节的足球课,每周三次每次60分钟的足球课外活动。每个学生每周训练时间超过3小时,足球队的孩子每周训练达到6小时。
“班班有球队”是在普及的基础上,让每个班都建立足球队,纪桂武介绍,学校现有班级足球队24支,校级男子足球队6支、校级女子足球队6支。学校形成班内比赛、班级联赛、校际比赛三级赛制实现“周周有比赛”。
□区县做法
>>朝阳
足球读本明年全区推广
本学期,朝阳区将在22所中小学中试点校园足球课程读本,明年起,该读本将推广至全区所有中小学,并将足球作为体育课的组成部分,实行每周一节足球课。
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姜继为介绍,首批试点“阳光足球”读本的22所中小学均为参加读本编写的体育老师所在的学校。今年9月开学后,足球读本试点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至42所。明年将开始在全区所有中小学中推广。姜继为表示,这套足球读本的趣味性比较强,改变了以往说教的方式,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增加可读性。过去的体育教材往往包含几十个体育项目,但每个项目都没有说透,这套读本以足球为主干,带动身体其他机能的训练,实现点和面的良好结合。同时,中小学足球读本均配备微课,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观了解动作要领,边学边练。
姜继为介绍,在全区1200名体育教师中,足球科班出身的大约为30余人,为了更好地推广这套足球读本,朝阳教委与中国足协和北京足协联手进行师资培训,目前已有近200名体育教师完成培训。预计在两年内,全区所有体育师资全部掌握校园足球教育技能,让教师能够讲足球,并对足球兴趣班的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指导。
>>海淀
10学校建“笼式足球场”
海淀区体卫中心主任马受良介绍,海淀区今年专门安排了1000万的资金预算,用于发展校园足球,为历史之最。目前资金已经到位。为解决场地问题,海淀区今年计划选择10所场地不足的小学新建10个“笼式足球场”。一些老化的场地或硬质场地还改造为软化场地或者草坪式场地。
马受良表示,海淀区今年计划在赛制上进行调整,将区级比赛统称为“海淀区中小学超级杯足球比赛”,“超级杯”将从今年4、5月份持续到6、7月结束。马受良认为给比赛冠上定语名称,对学生而言更有吸引力,“就像篮球cba一样。将来可以打造成海淀区水平最高的比赛”。此外,海淀区今年还将专门建立比赛信息的网站,对于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将设立“英雄榜”,附上优秀运动员的照片及文字介绍。他说,这也便于家长通过app随时了解校园足球的情况,既增加学生的荣誉感,也可成为选拔人才的助力。
>>延庆
5年内全员参与校园足球
“我们将以康庄中心小学足球模式为思路,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推进校园足球。”延庆县教委主任魏旭斌表示,计划通过3到5年时间,使该县中小学生基本达到“人人能踢球,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的递进式目标。小学分段普及足球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和规则,低年级以“全员参与,激发兴趣,认识和熟悉足球”为目标,中高年级以“常规训练,促进基本技能”为目标,灵活开展足球集体舞、健身操等活动,并举办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足球比赛。延庆县教委要求,每所初中校要至少成立一支校园足球队,在普遍开展足球训练的基础上确定8到10所县级校园足球重点校。目前延庆县共有一中和五中两所纯高中校,一中已经是北京市级足球传统项目校,五中则计划在一至两年内申请成为市级足球传统项目校。(京华时报记者郭莹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