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国家电视台栏目组将镜头对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变,在寻觅闽南农村之旅中,这些法国新闻人与云霄这片开漳故土邂逅了。
1月22日,法国电视台首席记者夏翁、制片人蔡谦一、法国十佳摄影师席文一行开始了他们采访的首站。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秘而美丽。前行路上,三五个刚从地里采摘绿芦笋归来的农民闯进采访组的视野。东厦镇竹塔村盛产绿芦笋,且产品多数出口欧洲。
看着这一经常出现在自己饭桌上的蔬菜,法国记者们来了兴致:一边抢拍村民买卖的场景,一边采访。“绿芦笋一斤35元,家里的2亩地以前种水稻,现在都改种绿芦笋了,附加值高。下一步看看市场,再考虑是否扩大规模。”种植户吴大伯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目光更多放在增收上。“我能到你们的芦笋地看看吗?”席文拍得不亦乐乎。在葳蕤嫩绿的芦笋地里,农民熟练采摘芦笋的画面尽收镜底。
在红树林旁边的蛏苗养殖池,趁短暂的退潮,一群农村妇女正抢收蛏苗。“一天可以赚多少?一家的收入够养育孩子吗?”法国记者采访了多个农妇。“我采蛏苗一斤工钱3元,一天下来,工钱少则80元,多则100元。丈夫外出‘讨小海’,有时也种农田。我们夫妻俩每个月都享受政府补助。儿子在厂里打工,女儿在读大学,一家人生活富足。”吴女士笑得灿烂。“现在大家讲究生活质量,蛏、螃蟹等海产品越来越值钱了。”蛏池养殖户老吴一脸兴奋。
走进红树林附近的竹塔村,公鸡打鸣、村民盖新房、妇女撬牡蛎、阿婆上街买水面、老人们聚在老年活动中心泡功夫茶话家常,闽南农村原生态,随处入镜都别具风情。“小时候,一天想吃一顿干饭都难。如今可好了,冰箱里鱼、肉、青菜应有尽有,讲究荤素搭配。”40岁的张大姐讲述着这些年来自家饭桌上的改变。她还和法国记者聊起她家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庙里,屋檐上的传统瓷雕让席文不惧危险爬上梯子去攀拍。傍晚时分,社戏即将上演。在潮剧《鸳鸯镜》开演前,潮剧团的演员利用空隙演奏《春乐明》《渔光点点》等乐曲。潮乐节奏鲜明轻快、高低错落,引得台下村民拍手称好。“Very good!我还没听过瘾呢。”65岁的夏翁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记得上一次接触中国戏曲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民在看黄梅戏,现点现演。那一次让我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此牢固地扎根在乡土。今天在这里,我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人生活的关系。在未来,传统的东西会越见珍贵,传承的意义也越发重大。”看着台上正在表演潮剧的年轻传承人,夏翁不住地点头称赞。
经过两天的采访,法国记者们结束了他们的旅程。临行前,席文说出心中感触:“中国农村现在干净多了,农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尽管中法农民在耕作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他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方式上是一样的。”
“《世界大观》栏目在法国电视二台黄金时段播出,在法国收视率很高。这期我们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视野遍及巴西、俄罗斯、中国、非洲等地。此次采访,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深刻变化以及农民生活的改善。虽然这只是福建农村的一角,不能代表全中国的农村,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他们把开心写在脸上,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我想通过这期节目,向法国人民展示中国的另一面,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不止有打工大军。”首席记者夏翁有感而发。 ⊙郑柏玲文吴景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