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如果天气要办个博物馆……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如果天气能办个博物馆,风雨雷电冰雪雷雹来斗阵,该是怎样一种热闹?
管它有多热闹,天知道决定蹭一蹭这个大日子,给大伙整理盘点几个涨知识的气象博物馆。比如,世上最古老的观象台是什么样子的?古人用什么测量云雨的?各地的气象预报如何发展?这些,都能在气象博物馆中找到答案。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历史最悠久——北极阁
在江苏南京,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气象历史为特点的专业性博物馆,有着近1600年的气象历史。
北极阁不仅是江苏省气象台所在地,也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据说何承田、祖冲之等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就曾在北极阁所在的鸡笼山一带做科学研究,制定了“元嘉历”、“大明历”等中国古代历法。
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区。在室外景观区,一根高高耸立的鸾凤风向器迎风摆动,一尺5寸高、直径7寸的测雨器置于观测台上,这分别是古人使用的测风器和测雨器,在观象台上还有观察日月的日晷和月晷。在室内古代展区里,一古人抚琴的模型格外引人注目,据说古人只要抚琴就知道下不下雨,听上去如此玄妙,其实古人用的这副琴是用动物毛发做琴弦,抚琴时根据琴弦的湿润程度来预知晴雨,这个原理和现在气象部门观测用的湿度计差不多。
时空可穿越——徐家汇气象博物馆
地处繁华闹市,紧邻徐家汇天主教堂,在一片摩天大厦的环伺中,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静静立于水泥森林之中,这就是徐家汇气象博物馆。
第一个展厅,是徐家汇观象台140年的大事记,2厅悬挂着3张徐家汇观象台发展至今的鸟瞰图,4厅展现了徐家汇观象台从选址到建筑的原因和风格,5厅主要呈现外滩信号塔的建筑外貌及其服务功能等。在最大的8号展厅里,东侧的窗户边上挂着三张照片,分别是1901年、1954年及2012年的徐家汇气象观测场的照片。楼下正是徐家汇观象台的气象观测场,百叶箱、地温表等,一系列气象观测仪器安置在场地上,如今依然在运转中。
这样的有意设置,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它的变化,又给人们带来更加准确的天气冷暖变化、风雨雷电的预报。
在家能参观——云南气象数字博物馆
云南气象博物馆开设了数字博物馆,搜索“云南气象博物馆”即可在线观赏参观。馆中设立了四个分馆,分别是历史沿革类、气象仪器类、异地文物类、学术文章类,首期展出了40件藏品,并配有相应词条。全馆围绕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科学事业奠基者——陈一得先生的一生,详细介绍:历史沿革、行政隶属关系、气象领域贡献、天文领域贡献、地震领域贡献、地方志领域贡献、科普贡献、一得先生诗选、一得先生语录(节选)和爱国之心强国之梦。
看极地天气——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
2013年12月16日,香港第一所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在香港中文大学揭幕,展出有关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珍贵展品,以及港极地探险家李乐诗在珠穆朗玛峰、南极及北极搜集得来的动植物样本、照片及影片。
面积800平方米的博物馆位于中大康本国际学术园8楼,采用绿色建筑概念,包括自然采光、遮阳隔热装置、省电设施及使用再生能源等。博物馆内还设有互动模拟设备及丰富的多媒体资讯,深入浅出地让公众明白气候变化对个人及全球的影响,了解保护环境的迫切性。
整个项目共获香港赛马会捐助5400万港币,博物馆则获冠名为“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海都记者 彭思思 郑娟娟 田米 戴江海 通讯员 字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