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距离伏季开渔已经过去6天了,大批捕捞渔船相继归港,带来大量生猛诱人的海鲜。日前,东山渔港码头市场到处热闹非凡,众多市民和游客已迫不及待“赶大集”,争尝开海后的“第一口鲜”。从“浪尖”到“舌尖”,东山再度开启海鲜“炫腹”模式。
共享丰收喜悦 码头成大卖场
22日早上8点,在铜陵大澳渔港新堤码头,数十艘渔船停靠在岸边,渔民们正忙着将船舱的渔获装筐上岸,岸上早已认购的买家着急等着“看货”。
扁蟹、鱿鱼、明虾、八爪鱼、铜盆鱼、午鱼……开渔“第一网”带来的海鲜品种总是格外丰富。“我们在海上捕到什么渔获,都会第一时间跟收购商联系,然后根据‘订单’分拣储存,基本船还没进港都已经找好买家了。”看着早已“名花有主”的渔获,船老大陈建国既高兴又踏实,他说,卸完渔获后,当天晚上准备再度出海。
渔获一上岸,三轮货车赶紧凑了过来。渔民和海鲜商贩们一边在谈论渔获行情,一边将一筐筐海鲜过秤,然后记在账本上,等全部都过完秤,渔民会跟商贩对账,确保所记数量一致方才结束。
“我们主要收市场畅销的一些生鲜,比如鲭鱼、螃蟹、鱿鱼、虾等,收好之后我们进行规格品质的分拣,随后装车发往省内的厦门、泉州以及广东省各大市场。”收购商许少俊介绍道。
“最近一天大概能载20车。”“80后”许佳鑫开着三轮货车在码头装载渔获,这些天他基本4点就出门,整天来来回回穿梭在渔港和加工厂或者鱼行之间。
在人群中,三台大型吊车格外显眼。原来,为了节省时间,没有抢到“黄金卸货点”的渔船只能借用吊车的大长臂将数十米之外渔获腾空吊上岸来。卸完货的渔民则忙着清洗鱼筐,整理缆绳,补给水、冰、油以及生活物资。码头上,载渔获的车、载水车、载冰车等各类车辆来回穿梭,这样忙碌的场景从凌晨两三点持续到傍晚五六点。
同样,在铜陵后井码头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数十艘灯光围捕的钢制渔船沿着岸边停靠四五排,二十多米的传送带从船舱延伸到岸边。早已等候在岸上的十几名拖鱼工马不停蹄地将一筐筐鱼整齐地堆放,很快就堆成一座座小山,品相较好的鱼直接销往市场,品相较差的会被拉往加工厂,制作成鱼糜和罐头。
“灯光围捕主要捕捞鲭鱼类,今年鲭鱼的产量比往年高,都是捕一天就回来,大部分渔船一天能有五六百担,最多的渔船有将近2000担,但是价格也下降了约30%。”船长欧大强说道。
价格有所回落 众人排队抢“鲜”
距离码头数公里外的西埔中心市场,鲳鱼、跳跳鱼、午鱼、扒皮鱼、带鱼、八爪鱼等生猛海鲜被整整齐齐平铺在鱼摊“冰床”上,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螃蟹、皮皮虾、斑节虾等活鲜在水里吐着泡泡,看得人垂涎欲滴。
为了采购到最新鲜的海产品,在西埔中心市场卖鱼十余年的刘珠妹凌晨三四点就赶到宫前码头,精心挑选心仪的海鲜。“今年开渔总类丰富了不少,价格也有所回落,普遍降了20%。”刘珠妹介绍道,斗鲳开渔前一斤通常要210元左右,如今数量增多,价格降至每斤180元。采购种类中,降价幅度最大的当数小鲨鱼,以前每斤38元,现在仅为24元。
经营大排档的阿国常年在市场走动,眼下开渔季海鲜丰富他自然不会放过,看到某个摊位的跳跳鱼价格比之前便宜了,他索性全部买了。“以前跳跳鱼一斤要30元,现在开渔了,价格下降,刚好我们大排档也需要。”阿国表示,原材料价格下降,菜品价格也会相应下调。
在另一头的生鲜摊前,来自深圳的游客谢女士细致地挑选螃蟹和虾,准备回民宿大饱口福。谢女士说:“听说东山海鲜品质很好,这次专门挑开渔后过来吃海鲜的,这里海鲜价格也比我们那边便宜些。”活鲜的摊主表示,暑假期间,很多游客涌进市场买海鲜,虾类、蟹类以及贝类最受他们欢迎。
据市场人士分析,目前开渔仅过几天,很多大船尚未回港,小船带回的海鲜量少,价格下降幅度不大,大部分在10%至20%之间。通常十天后大船持续回港,或者等刮风时渔船全部归港,届时海鲜品种将更加丰富,价格才会明显降下来。
工厂加班赶工 日消耗原料量大
随着开渔季的到来,东山中港(福建)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也忙碌了起来。
凌晨4点多,一辆辆满载渔获的货车从码头赶来,在工厂门口排起了长龙,一筐筐新鲜的渔获被迅速地从货车上卸下,送往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内,两条高速运转的现代化罐头生产线上400多名工人正有序地从事各个工种,新鲜的鲭鱼经过分拣、清洗、切割、蒸煮、封口、杀菌、烘干等多道工序后,一罐罐鲭鱼罐头新鲜出炉。
该公司负责人谢宝旺介绍,从8月17日起,陆续就有灯光围捕渔船归港,今年鲭鱼、铜盆鱼产量增加,公司每天进货量高达600吨,目前公司3000平方的冻库已经装满,接下来,进的渔获将转运到外地冻库储存,以备后续生产所需。
目前,为了应对开渔生产高峰期,公司新招聘了100名临时工,两条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每天大概能消耗200吨原材料。
“我们70%的产品做出口,今年订单跟去年基本持平,但是价格大幅下降,为了保就业保生产,目前基本处在薄利多销的状态。”谢宝旺说道。
同样,一公里外的铜陵某家鱿鱼加工厂也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凌晨5点,30多名老员工准点来到鱿鱼加工厂,站上岗位熟练地操作起来。清洗、宰杀、挂杆、烘干、装箱……一条条鱿鱼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变成鱿鱼干,准备发往市场。
工人手里的鱿鱼还没处理完,“90后”的陈少阳又从渔港拉回来满满一车鱿鱼。“最近每天大概能收五六千斤鱿鱼,只要船靠岸,半夜也得过来,有多少收多少。”从学校毕业后,陈少阳就一直在父亲的加工厂帮忙。开渔后的这两个月是他最忙的时候,整天穿梭在码头和工厂之间忙着收购鱿鱼。他说,最近加工厂每天需要消耗四五千斤鱿鱼,从早上5点要生产到傍晚五六点才结束。
欧东茵 林士然 黄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