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
力争到203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92。91%以上
日前,漳州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0万亩,水土保持率达90。49%以上,到2035年年底,全市水土保持率达92。91%以上。
加强重点区域预防保护
《实施方案》指出,要落实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和相关规划意见征询,分类分区实施差别化保护治理;深入推进“一区、两带、多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九龙江西溪、北溪、南溪、漳浦鹿溪、诏安东溪、云霄漳江(简称“五溪一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库上游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实施方案》要求细化明确各行业水土保持监管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分类精准监管。各有关部门需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水保”的要求,健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机制,巩固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成果。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信用监管制度,推动水土保持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实现水土保持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实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
开展重点项目治理攻坚
以削减水土流失斑存量为重点,在诏安县、平和县、云霄县、华安县、南靖县等水土保持率较低地区,实施水土流失攻坚治理。
《实施方案》要求,各水土保持率较低地区要推广“山顶戴林帽、山腰改果带、山脚固堤护岸”的流域综合防治模式。在茶园、果园、台地等山坡地,建设前有埂、后有沟、壁有草、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车能运的坡耕地防治体系,保证林网、路网、水网一体相连,合理布设雨水集蓄利用等小型水利水土保持工程。积极推广果茶园生草覆盖等生态改良技术,改善果茶园生态环境。在荒坡地、疏林地等区域,主要采取封禁、造林、草灌乔混交等综合措施。在诏安县主要崩岗发生区,综合采取“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等措施,持续实施崩岗整治。推进重要流域、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提升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各地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打造一批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提质增效的治理样板。
《实施方案》要求小流域综合治理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重点在“五溪一江”上游、重要水源地、人口聚集地等区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将治山、治水、治污与致富相结合,统筹安全生态水系治理、农村污水处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水源保护型、生态宜居型、农业特色产业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城镇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在河流(湖泊)沿岸、水库(坝塘)周边等适宜区域,科学开展植树造林及区域生态修复,建设植物缓冲带,拦泥阻沙,净化水质,构建河(湖)滨湿地生态景观,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强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对城市裸露土地、闲置开发区、坡地及岸坡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和雨水下渗能力。
各有关部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此外,《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推进长泰区、华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建设,推进漳州(蔡前)水土保持科教园创建省级示范园区,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科教园功能,构建集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监测培训、科普宣传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教园。(记者刘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