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6月9日(闽南网记者 梁政 文/图)继“一村一法律顾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开展之后,近日,在漳州市司法局的指导下,漳州市平和县霞寨镇的27个村(社区)又迎来了一次法治乡村建设新契机——村集体法治体检!
村集体法治体检,这一法治乡村建设新模式,看似阳春白雪,实践起来却是下里巴人:法律服务工作队要下沉到27个村(社区)逐一走访,收集存在的法律问题,对问题详细分类,梳理编制“法治体检表”,进一步逐村走访、座谈、普法……真正打通了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法治乡村建设新模式
为积极响应司法部《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精神和要求,结合国内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并进入复工复产的需要,自今年5月开始,福建簪华律师事务所持续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模式,联合平和县霞寨镇党政办、司法所、公调办、人民调解基层组织等单位,组成法律服务工作队,开展“村集体法治体检”新实践!这也是漳州首次新模式试点落地。
在法治体检开展之前,福建簪华律所与镇党委政府充分沟通交流,围绕党建与法治、自治与法治、经济与法治、综治与法治、发展与法治、文明与法治等方面,设计出了一张涵盖39项法律问题的“村集体法治体检表”。
随后,法律服务工作队对霞寨镇辖区27个村(社区)逐一进行走访,发放到“村集体法治体检表”,填报、回收,并逐一进行梳理。在此过程中,法律服务工作队深入了解并总结出各村(社区)的法治“短板”和问题“导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补足法治“短板”的方案,以及深层次的法治“翘板”建议,在由法律服务工作队到各村逐一走访、座谈,通过问答互动、精准普法、理清方向等方式,补足乡村法治短板,让法治乡村建设真正在一线落地生根。
作为荣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殊荣的法律人,福建簪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德明对法治乡村建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村集体虚弱体质,需要输‘法律’的血,补‘赋能’的钙,增‘自主’的活力”。 陈德明认为,国家要反哺村集体,于适当的时候要考虑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征收的各种税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村集体,通过税收平衡国家与村集体的利益关系,从而打通村集体输血通道;政府要赋能村集体,在村庄规划、土地用途安排、自然资源招商引资等要适当放权给村集体而收到补钙效果;镇村法律服务“一体化”,政府要加大购买城市规模律师事务所组团下沉农村提供法律服务的力度,以增强村集体治理和发展的法治活力。
据了解,截止6月8日,平和县霞寨镇27个村(社区)法治体检已全部进行完毕,并将于6月底编制《村集体法治体检报告》,提交霞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为乡村治理决策参考的法治方案。
多维度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12月,漳州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模式,联合福建簪华律师事务所在漳州平和霞寨开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通过设置咨询点、建立微信群、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等方式,真正让法律服务走进乡村,有效打通了普法的“最后一公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这一模式还被被漳州市乡村振兴办树为“标杆模式”之一,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
两年多以来,福建簪华律师事务所以党建促公益,以服务夯法治,以创新求实效大胆创新实践,律师团队始终以党建为引擎,以“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为两翼,发挥“五星级党组织”的党员律师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法治保障“平和霞寨模式”。
同时,福建簪华律师事务还在漳州市慈善总会创设了“簪华爱心基金”,并由漳州市妇联引导各县(市、区)妇联开展农村无户籍儿童入籍和助学的公益行动。一年来,“簪华爱心基金”为3户4名儿童捐资助学各3000元,受到霞寨镇广大干部和村民的欢迎,实实在在的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仅如此,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不明、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律师团队还以全国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为契机,建议各村发展“农业休闲养老”、“中药种植基地”等生态体验、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生态旅游项目,引进人才做好规划吸纳投资依法发展,为当地各村(社区)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随着“一村一法律顾问”以及村集体法治体检新“模式”的有序推进,平和县霞寨镇的法治乡村建设成效初显,村集体发展如火如荼,这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