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那么,作为农业大市,漳州将是一幅什么样的乡村发展图景?
10月18日,漳州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召开。这个会议干货满满、诚意十足,咱们一起来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檀云坤是如何解读乡村振兴的!咱老百姓又将有哪些新福利?
自揭短:有新房无新村,乡村要建得像乡村
“泥墙青瓦,古村深巷,炊烟袅袅”,千百年来,古村落给我们留下不可抹去的印象。当下,我们又将如何留住乡村的“形”和“魂”,对此,檀云坤第一次提出“五留”概念。他表示,千万不要“毁了田园建公园、砍了大树种小苗”,要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的要求,注意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
“振兴后的乡村要‘像乡村’‘是乡村’,不要有新房没新村,也不要把农村建成城市。”他意味深长地说。
之所以这么提,有着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这个会议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漳州部分农村风貌“新而不美”,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反差较大,农村垃圾污水缺乏有效整治,违章搭盖、违法建设时有发生,“有新房无新村”现象仍普遍存在。
有新房无新村,乡村要建得像乡村,在这方面,漳州是“吃过苦头”的。2017年,福建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负面案例的通知》,针对2016年美丽乡村检查验收,住建厅列出三大类问题,一些地方在整治建设过程中存在 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偏离村庄整治重点; 或者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有的甚至存在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等突出问题,亟待改进。
在这其中,龙海市、龙文区的一些村落便“榜上有名”。
总方针: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
不难看出,在风貌塑造上,以及在文化传承上,漳州意图通过多措并举,让乡村不仅有形,也有魂。檀云坤对此特别强调:
——坚持自然生态理念,保护好乡村原有生态肌理,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不乱填湖、不乱砍树,让村庄能“呼吸”,与田园共“脉动”。
——保护好古树、古厝、古庙、古井、古城墙、古碑林等“古”资源,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记忆,做到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要持续探索“生态+”模式,推动生态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漳州乡村的“魂”,也是独一无二的。檀云坤说,对红色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畲族文化等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可以说,这“五留”成为了未来漳州美丽乡村建设清晰的“总方针”和“路线图”。
真投入:市、县财政每年新增土地出让金重点投入乡村振兴
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来更需要的是要素的保障。钱哪来?地咋整?谁来干?檀云坤在会上也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说得透彻。
确保“真金白银”投向农村:切实提高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真正把土地盘活: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多措并举保证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畅通智力、技术下乡通道:一方面,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就业创业、落户定居;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
说到底,就是要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组织硬起来!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未来的漳州乡村,不仅有百姓心中的乡愁,还有着美好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