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7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 文/图)没有嘈杂的建筑工地隆隆声,没有铺天盖地的施工尘土,就连建筑工人也屈指可数。
不敢想象,当踏进漳州开发区职工之家项目工地的那一刻,往日建筑工地的脏乱形象,被彻底颠覆了。该项目作为工业化建筑的典型代表,今天被安排在“工业化建筑(设计阶段)认定会议”的第一站。
职工之家项目
会议邀请了翁锦华、夏昌、郑卫基等3位教授级高工组成的专家组,对漳州开发区职工之家、龙海市棚户区改造工程、龙海市紫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A08地块工程三个项目,进行工业化建筑(设计阶段)评审。
最终,这三个项目成为漳州市首批通过工业化建筑(设计阶段)认定的项目。
在漳州市住建局产业办主任曾萌芽看来,工业化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大量的工作由现场施工转变为工厂预制,待工厂生产完成后,将预制构件运输到工地现场,再将这些部件拼装起来就行了,说的直白点,盖房子倒有点像“搭积木”。
“主要是绿色环保,工地没有扬尘,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又省料省工,建设工程的资金运转周期短、速度快。”曾萌芽说。
工业化建筑生产车间制成品展示区
拿开发区职工之家项目来说,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245.61平方米,建筑高度14.85米,建筑占地面积1055.93平方米,总投资154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28.66万元,占总投资的60.3%,完成地基与基础分部,主体钢框架结构及二层叠合板已铺设完成,装饰保温一体化墙板已生产50%,工程主体预计于130天内投入使用。
职工之家是中建海峡项目经理陈永福负责的第一个工业化建筑。他看着它“拔地而起”,如今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跟我以往做的传统的建筑方式有很大差别。从技术上讲,工业化建筑讲究的是前期策划、材料定制,是个精细活儿,再结合BIM技术的运用,像职工之家项目,前期构件花了25天左右,现场安装只花了5天时间,工期短。”陈永福表示,“当然,我们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种颠覆式建筑方式,不仅节能降耗、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改善了施工现场的环境。”
目前,漳州的装配式建筑年产能达到15万立方米,建筑工业化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