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环境从小事做起
出村口不远,有一座天庭宫,天庭宫前,是一块占地30余亩的广场,建有大戏台、篮球架等文体设施,平日里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廖锦昌是天庭宫文管组组长,他告诉记者,在修缮天庭宫、建造广场的过程中,游岳勋不仅捐出8万元,还发动身边的台湾亲友捐资12万元。如今,天庭宫已成为两岸游氏宗亲寻根谒祖、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
走进村委会,记者见到墙上挂着一张大合照。“这是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晚会合影照,这场晚会也是岳勋一手操办的,本地村民与台胞自编自排节目,那晚大家别提有多开心了!”回忆起当时的场面,村民庄国清依旧兴奋不已。晚会上,12名台胞与100多位村民卖力表演,《茶山情歌》《太极舞》等36个两岸乡亲自编自导的节目一一亮相,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顿精彩的文化大餐。
谈及办晚会的初衷,游岳勋表示,这是为了让更多乡亲一起参与乡村文化生活,在自娱自乐中体会文化的魅力,并以此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互动。
文化生活丰富了,居住环境自然不能落下。霞峰村有550户人口,共计1926人。游岳勋建议,引进台湾“垃圾不落地”理念,为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每20户建一个垃圾池,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不过,庄来祥算了一笔账:如果30座垃圾池,按单价7000元计算,至少需要21万元,除去上级拨款,仍有不少资金缺口。“村里有需要,我愿意出资!”游岳勋再一次向村民拍胸脯保证。
“有了资金保障,村里已计划建设30座垃圾池,按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原则,从垃圾源头抓起,以农户为主体,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经过村两委多次商讨,一场环境保卫战已在霞峰村拉开序幕。
“台湾在乡村社区营造方面起步较早,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村里也是从建广场、办草根晚会、清垃圾、植树造林等小事情做起,这些一样都不能少。我想把这些经验都搬到霞峰村来,让这里变得更漂亮,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站在宽敞的村道上,游岳勋满怀希冀地说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通讯员 郭碧燕 文/图)
美丽乡村需要“美丽村民”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是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而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农村,更不能忘了农民。由于城乡发展的差异化,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不少,这直接导致了农民精神生活的匮乏,也让乡土文化面临“边缘化”或“荒漠化”的风险。
在这一背景下,台胞参与乡村社区营造的“霞峰样本”,无疑显得难能可贵。在霞峰村,台胞游岳勋引入台湾乡村社区营造经验,通过盖图书馆、建文化广场、办草根晚会、宣扬“垃圾不落地”理念等,不仅激发了村民们读书、看报、参加培训班的兴趣,形成“人人读书、争当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还使村民在参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集体荣誉感,主动开始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为霞峰村带来了新气象。
霞峰村的变化告诉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文明的理念,培养出更多的“美丽村民”,才能营造并留住宜居的环境。(刘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