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州全域旅游发展迅猛。今年元旦期间,漳州市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亿元。其中南靖土楼、天福石雕园、华安土楼、翡翠湾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华安土楼、古雷欢乐岛游客接待量增长迅猛。
每年举办一次的南靖县越南风味美食品尝会。
热心老人每个周末都到南靖县云水谣景区演奏乡音乡曲。
夜晚的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分外迷人。
游客排队依次通过南靖云水谣的跳岩。
“生态是漳州的底色。立足生态发展全域旅游,导游、保洁员、驾驶员、售票员、小摊小贩等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人的素质上去了,全域旅游的闪光点才能展现出来,旅游效益才能愈加凸显。”在旅游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导游培训师康继锋说。
漳州之美 导游讲给你听
“我们导游,是城市的名片,文化的火炬。笑话不断、谜语不停,只为让游客记住我们家乡的美好……”在南靖土楼景区一次土楼青年讲解员技能大赛中,讲解员吴幼青表达了自己对导游的理解。
从旅游到全域旅游,旅游市场格局在变,需求也在变。这几年,漳州市每年都组织多场导游培训班、讲解员大赛。“南靖土楼的讲解员过去只会围绕‘土’字打转。通过几次培训、比赛,导游开始具备国际化视野。例如‘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如今他们都能很完整地展现给境外游客。”康继锋说。
通过学习,导游郭慧晨打破了传统思维,她的目标是:成为漳州的“活地图”。“有些游客来漳州不仅来看南靖土楼,还去东山岛、漳浦火山地质公园等地方,也可能走入古城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巷寻找特色小吃。还有一些游客提出骑自行车逛‘五湖四海’、体验东山帆船,这已经不是传统的旅游线路了。这一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打破地域界限,提供空中、海上、地面等全方位的服务,为游客介绍相关知识,改变以往游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状态。”
“旅游,完全是跟着游客的需求在走,现在游客旅游更希望能够真正进入当地人的生活圈。例如很多人到东山,甚至想逛海鲜市场、看社戏。有时,我们还带游客到东山本地人家里,吃特色海鲜,用浓重闽南腔的普通话拉家常。”作为一名90后导游,潘成敏则表示,全域旅游时代,导游应该成为“侦探”,侦查并共情于游客的需求。为此,她练就了一项技能,只要游客一个眼神,她就能迅速领会并想办法满足其需求。
“我们组织了多场旅游从业者的培训班,也是希望讲解员能瞄准旅游文化,关注景区的内涵与外延,这不仅需要讲解员具备专业知识,关注细节、讲述故事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南靖县旅游局局长刘荔丰说。
漳州之爱 百姓传递给你
全域旅游,除了导游,还离不开“全民参与”。“以前,人们觉得看好自己家门,赚好一部分钱就ok了。现在,全域旅游需要大家齐心参与、各显神通。”康继锋说。
南靖县云水谣景区的官洋村桥头是一个交通要道,也是交通事故易发点。元旦期间,面对拥堵长达两公里的车流,党员干部冲在前。“节日期间,管委会和公司总共有近70名党员全部值守在主要路段,疏导车流。镇里的党员干部也在客流量最多的位置提供服务。”土楼管委会副主任张长顺表示。1月2日,山梅路发生一起摩托车相撞事故,一名女子昏倒在地,第一时间出手相救的就是交警。“车流量太大了,救护车进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直接把伤员送到医院,保证充足的救治时间。”南靖县交警大队吴振宇说。
全域旅游,党员干部齐出动,退休老人也不想落下。一群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的老人,每个周末都到南靖县云水谣景区吹拉弹唱,让过往游客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乡音乡曲。“家里子孙也大了,不再围着锅碗瓢盆和儿孙转。所以,我们每周都来这里服务。有时候,游客想学歌仔戏,我们也会教他们。游客开心我们更开心。”土楼居民曾金瑞笑着说。
“景区拥堵、垃圾遍地、商贩坐地起价等饱受游客诟病的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全域旅游中。因此,发展全域旅游,同样呼唤旅游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而这些改变必须由人来实现。”据康继锋介绍,南靖土楼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通报,其中有个问题,就是公厕不达标。“其实公厕建得不差,但保洁员素质和速度跟不上,厕所总有味道。经过整治和管理改革,保洁员打扫的频率有了大幅提升。现在,南靖土楼的公厕宽敞、干净、明亮、通风良好。盆栽、洗手液等细节处体现了人文关怀。厕所门口还贴上负责人的名字及监督电话。”
旅游+产业 农民有劲头
“早期旅游模式是封一座山、围一个林、卖一张票、赚一笔钱。全域旅游则是让产业多样化,以景区发展带动民宿、农副产品等的发展。所以全域旅游落实到小地方就是产业多样化。而产业多样化离不开场地农民等的参与。”康继锋见证了漳州旅游从弱到强的深刻变革。他也从漫长的实践中意识到,对于一个地方小城来说,旅游业的从业主体,大多数还是当地人。
当然,这也是漳州市各级政府开展全域旅游的“发力点”。自去年以来,云霄县举办了多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次培训,上百名学员总是把课堂挤得满满当当。
云霄县火田镇的王玉琴一心专注于以良种、新农技来帮助农民增收,不曾想过旅游能给农民带来资源裂变。她说,培训让人意犹未尽,思路大开。
深受培训启发并受益的还有平和县霞寨镇高寨村党支部书记卢溪河。高寨村是个位于柚海里的山区村落,村庄被5000多亩蜜柚林包围,村民顺着高低起伏的地势,在半山腰盖起了一座座房子,远远望去,宛若柚海中的“布达拉宫”。2014年起,卢溪河从培训课上带回了专家,制定了高寨村长远的旅游规划,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柚海人家·富美高寨”,建设柚园休闲慢道、柚海索桥和观光栈道,把蜜柚文化产业、生态乡村旅游、村庄环境整治融合在一起。
现在,高寨村一年可接待游客35万人次。村民们办起了采摘游,卖土特产、开餐馆、食杂店等。旅游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气息,游客不会成为“干扰生活”的侵入者、不会成为“待宰的羔羊”,而成为服务的对象、欢迎的客人。“跟批发商收购比起来,柚子直销的利润比较高。白柚每个赚6元,红柚每个赚10元。”村民卢建成说。
“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更注重‘综合旅游消费’带动,旅游发展逐渐从‘人次、总消费量’的单一指标评价走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多重指标评价,因此,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漳州市旅发委党组书记洪海涛表示,做好“人”文章,漳州全域旅游迸发澎湃活力。目前,漳州全域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已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地,15个国家A级旅游区,8个乡村旅游休闲集镇、38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等,打造了福建土楼、滨海火山、日出东山、乡村花果等一批特色知名品牌。(全媒体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林国浈 林颖彬/文 谢威/图)
记者手记>>
让全域旅游成为一种全民运动 □全媒体记者 苏益纯
一年来,漳州市围绕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成立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全域整合、全域规划、全域营销、全民参与”,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其中,根据“全民参与”的思路,漳州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让导游提升专业技能,让百姓学会展现风土人情。漳州旅游业的发展从“政府知道、投资商明白、从业者服从”慢慢拓展到“全民知道漳州特色,全民改变服务思路,全民可做‘导游’”。
这场“全民运动”中,每个人就像一盏盏小灯,将本地特色与本地文化点亮、做活、做生动,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对于游客来说,原来的“看景”转变为“体验一种本地生活,观赏一片本地景观,了解一类本地文化”,真正成为“体验旅游、度假旅游”,真正实现“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高兴、消费放心”,真正“融入地方、爱上地方”。
漳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个性明显,但要把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成旅游产品,把“花样漳州”旅游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人”的带动,不仅能推广“花样漳州”,还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有力渠道之一,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到实处,这也是全域生态旅游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