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山在漳州诏安县城西北20多里处,据说早在唐朝时就已成为人们赏玩和进香礼佛的胜地,至宋朝声名大噪。
沿山而上,满目翠绿投怀送抱,树和草在艳阳下发出了沁人心脾的气味,这是大山里独有的气息,有些潮,有些浑,让人想起山野上奔跑的童年。山门的悬崖峭壁上,两巨石拱峙构成门户,一巨石上镌“天开”二字,已有些模糊。据宋《漳州图经》记载:禹贡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因名九侯山。
过“天开石门”转向东北曲径,可见石壁上有元朝寺僧无碍所题镌“九侯名山”四个大字。此外,还有明、清两朝许多书法家的题刻,字或遒劲,或娟秀,或旷放,令人痴迷。九侯山所处诏安古地,乃是中国书画之乡,这里碑刻林立,文风淋漓自是有其道理的。
一路翠竹青松蔽荫,游人循曲径前行,便到了“牛眠石”。再往东行,抬头可望见一块巨石如人形屹立山顶,旁边小石头如瓶、缸,这便是“观音三宝石”。游人来到“三宝石”下,也就是来到九侯禅寺了。这座古寺始建于唐朝,清朝乾隆及光绪年间两次重修,均立有碑记。寺前山门石额刻“大名山”三字。寺中正殿悬挂明末大书法家黄道周所题“洗心之藏”匾额。古寺右旁有“望海楼”,登楼望海,丹诏大地水天一色,浩瀚无际,令人心静神远。
寺门左侧深涧里有一巨石,状似鲤鱼跃起。这“鲤鱼石”下有清泉涌溅,崖上镌“松泉”及“涤尽烦襟”等字。此泉甘洌异常,最适宜煮水品茗。
泉前有天然石室,可坐数十人,南宋宁宗时被辟为书室。今天独处这石室内,依然沁人,偌大的石室里已经没有了什么物件,只遗几枚发潮的石头可以供人坐下来休息。数百年前,一帮失意的文人雅士在此论道,他们侃侃而谈的声音和那颗怀社稷而不能的心跳似乎依然回荡在这里,只是那块尚存的“五儒书室”的匾额如今已经斑驳不堪。
九侯山是石头的“乐园”,这里有很多巨石相叠相倚,欲坠不坠,千姿百态,如一群顽劣的孩童,或呼风唤雨,或刁蛮灵动,或憨态可掬,个性十足。悬崖下深涧千丈,循曲径小道而行,逶迤曲折,其间又越田畴、溪岸,攀登险崖,经过一条叫做“小天门”的河谷小道,便可攀上更加险峻的“狮子峰”。它确实像一匹巨狮,“狮头”突出,傲然不驯,雄视众山……循“云根石”登石阶六十多级,便到“福寿岩”,这里也有一个石室,是宋末沈子真隐居处。岩东有石亭,亭内有“飞来佛”石像。
那缥缈云际的“香炉峰”和“花瓶峰”,对于许多人来说则是可望而不可及。但独坐石上,与石相望,任凭天风飘头发舞衣袂,尽可享受着置身大自然的惬意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