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平和家园
午后,乘车从平和九峰镇出发,在那条弯弯曲曲,如挂在半天里的飘带似的盘山道上迂回行走了半个多小时,到了离镇政府约16公里左右的三坑村。
我的老家三坑村坐落在平和县大芹山北麓,东与国强乡接壤,西南连大芹山主峰和程溪村,北与崎岭乡相连,平均海拔将近1000米,是漳州市海拔最高的村落。一路前来,车外所见都是大片大片覆盖着的茂密而幽静的山林。村口,一块写着“三坑——革命老区村”的村牌赫然在目,而村口的那棵迎客松老树苍颜,似乎也绽了笑脸,阳光下微微摇动如臂般的树枝,欢迎久未归家的亲人。
我们前往白叶塘自然村去看茶园。村书记朱涛介绍说,白叶塘海拔1100多米,由于地处高海拔,山高水冷风大,云雾时常缭绕,种植茶叶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确那天虽然是晴朗天气,山里气候却果真有些清冷,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舒爽无比。“看,瀑布!”村书记把车停下,指点我们看。从远处望去,这个瀑布从山顶蜿蜒倾泻而下,犹如一条细白的长绢。而且奇特的是瀑布群呈阶梯状,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个瀑布,从山上连绵而下,一共有九个小型瀑布。老家人把它形象地称为“九层岩瀑布”。这是个因地势落差形成的瀑布,最后清澈的泉水倾泻而下,溅起水花,在底部形成一个水潭。瀑布在左右两边稻田和茶园的映衬下,更显得如梦如幻。
山山水水环绕中,一大片翠绿的茶梯田展现在我们眼前。层层叠叠的梯田,依山成形,在煦暖的风中,一层一层绵延上升,有如天然形成的上天的台阶。山势陡峭,那层层梯田里挨得密密簇簇的茶枝茶叶,就这样在山坡上、阳光下摇曳着,书写着曾经不顾山高水冷披荆斩棘来此开荒辟地的三坑村先民及后辈们垦土的艰辛和喜悦。
三坑村的白芽奇兰茶据传与理学大师朱熹还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宋绍熙元年(1190年),61岁的朱熹出任漳州知州事,在任期间曾大力推广茶叶种植。听说大芹山脉的三坑村茶叶优良,便巡查至此。由于年事已高,在三坑村,朱熹的风湿病复发了。这时候,当地的村民就用九层岩瀑布水冲泡了三大碗白芽奇兰茶给朱熹喝,没想到,第二天,风湿病竟然缓解了。
百闻不如一见,终于来到白芽奇兰茶的产地,我们学采茶姑娘翩跹在这片茶梯田,眼前的株株茶树呈现灌木型,树枝是半开展的,分枝茂密。叶长椭圆,叶尖渐尖,叶色深绿。那一小簇白绿色的芽梢,却又柔柔嫩嫩,煞是可爱,忍不住动了采摘之心。摆拍几张却又不像,惹得同行的人一边偷笑:这是在采茶还是在捞茶呢?随同的白叶塘自然村队长憨厚地笑着,告诉我们,现在采摘时间未到,白叶塘白芽奇兰茶一年只采摘三季,再过十几天就到了采摘时节。不同于一般白芽奇兰一年可以采摘四五季。三坑村书记也在旁自豪地补充,三坑村白芽奇兰茶是摘取高山白芽奇兰茶树新梢经过十大工序制成毛茶,再经过拼配、筛分、风选、拣剔、干燥等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的,特别珍稀,具有独特的山骨风韵。现在全村种植茶叶有500多亩,拥有相当规模的初制厂40多个,年产值不包括外资,达400万元以上。靠着种茶,原来地处偏僻的山村百姓逐步走上小康道路。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啊,群山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是种植白芽奇兰茶的极佳之地。近年来陆续有台湾、香港、平和等商家到三坑投资,从事茶叶生产。在来的路上,我们看到狮岩峰上一大片绿油油的茶园,村书记说,那就是天醇茶园,它的主人是平和县小溪镇的张国雄。十几年前,这个年轻人凭着对茶的冲动、痴迷,毅然从县城上了大芹山,在九峰镇三坑村白叶塘边上,承包了2800 亩的狮岩峰山地经营权,合同一订就是 50年。2000 年 11月,张国雄注册成立了“福建省天醇茶业有限公司”,并在大芹山建立了白芽奇兰茶生产基地。随着茶叶生意渐渐扩大规模,张国雄开始把眼光转向了北方市场,与北京茶业公司签下协议,联手将白芽奇兰茶推向北方市场及国外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建立了100多个营销网点,白芽奇兰茶走出平和,走出福建,走出国门。
我想象这样的地方,天空既在我们的头上又在我们的脚下。我将在这儿沉思行走。可以仰望蓝天,俯视湖水。可以看指间茶树消长,闻耳畔茶香弥散。我想当茶山上的一个采茶姑娘,回归平和的家园。(文/闽南日报 朱向青 图片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