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科创金融快速发展,是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是商业银行正在实践的重要课题。”4月14日,主题为“金融赋能科创未来”的2023中国科创金融论坛在泉城济南举办,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陶以平表示,要胸怀“国之大者”,充分认识科创金融是商业银行赶考新时代的“必修课”。
布局科创金融新赛道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间接融资体系的主体,是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一环。发展科创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与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积极服务科创金融发展,义不容辞,责任重大。”陶以平说。早在2010年,该行就推出了服务于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芝麻开花”成长上市计划。前两年,将其升级为“芝麻开花·科创小巨人”培育计划。2022年,兴业银行积极布局新赛道,进一步将科创金融列入“五大新赛道”,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去年,该行科创金融贷款增长57%,余额突破340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位居同类型银行前列。今年一季度科创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科创客户突破5.7万户。科创金融已成为该行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价值创造的中坚力量和新蓝海。
迭代“软硬件”
以“方程组”寻求科创金融发展最优解
科创企业大多具有轻资产、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和高收益特征,其金融服务需求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体系存在一定错位。商业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时,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痛点和难点。
“面临诸多难题,我们切实感到,发展科创金融就像求解多元多次方程,必须多措并举,形成方程组,才能找到最优解。”陶以平认为,商业银行要迭代“硬件软件”,建立一整套支持科创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
具体来说,要从做好顶层设计、搭好“四梁八柱”入手,做好自身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组织架构、网点布局、队伍建设、产品服务体系、授信审查评价机制、风险管控、考核评价、问责免责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支持科创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将服务传统银行信贷的“硬软件”迭代升级为服务科创金融的“硬软件”,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机结合,提高科创企业金融的可获得性。
他以兴业银行为例,介绍了近年来该行为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覆盖面和普惠性,积极建立科创专属审查机制,探索新的科创企业价值评估模式,从评估企业的历史业绩到评估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评估企业的财务“三张报表”到评估企业的数据“第四张报表”,助力实现“敢贷”、“愿贷”,同时,持续丰富科创金融特色产品体系,努力让“知产”变“资产”、“知本”变“资本”、专利变“红利”。
服务“百花齐放”
增强科创金融供给能力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初衷在于鼓励创新探索,鼓励先行先试。对科创金融而言,由于不同科创企业属性差异较大,其对应的服务模式也应“百花齐放”。“商业银行应主动探索,结合自身战略导向、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增强科创金融的供给能力。”陶以平说。
近年来,兴业银行以“商行+投行”模式服务科创企业,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行通过商行与投行的协同配合,丰富服务科创企业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具体表现为研究、科技、风险、协同“四个赋能”。
一是研究赋能。整合多方研究力量,建立“行业专家库”,强化“区域+行业”研究,为科创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支持,准确判断评估科创企业的价值,做到既融资,又融智。
二是风险赋能。积极探索数字化风控新模式,创新推出“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根据科创企业属性,通过发明专利、科研团队、技术优势等15个维度考察企业,定量评估客户经营与风险,让技术资本与技术资产转化为可评估的科技信用资产,目前通过技术流方式审批金额超1万亿元。
三是科技赋能。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和效率。该行推出的“兴业普惠”平台,通过整合集团内外各种数据资源,缓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通畅难题,实现了对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有效支持,目前小微科技型企业近50%可以全线上办理业务。
四是协同赋能。加强内外部协同联动,充当市场资源的整合者,一方面以开放银行思维,打造跨市场、跨机构的科创生态圈、朋友圈;另一方面建立内部投资银行与财富银行的协同机制,打通“投行-资管-财富”的价值链条,使商业银行成为科技创新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服务流的集聚高地,增强科创金融的整体服务合力。
济南是我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本届论坛由济南市政府与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主办,汇聚政、产、学、研、金各界精英,重点聚焦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分享观点、碰撞思想,进一步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助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