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气质,往往造就了城的气质。一个人习惯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一座城习惯了安居一隅的宁静,都难免会对“高速度”和“快节奏”产生敬畏。
“海上丝绸之路”的荣耀离我们还不算遥远。而此刻,当动车以每小时两百公里的速度飞奔而来,呼啸的声音也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这不是功夫茶里的“关公巡城”,也绝非山水之间的“归去来兮”。
保持“敬畏”,那铁路和动车带来的,可视为“嘈杂”、“竞争”甚至种种弊端,抑或是无视可能发生的变革。这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
我们应该突破“敬畏”,重拾“荣耀”,昂起头颅和动车一起加速,奔向我们的未来!
要突破“敬畏”,只有走进“敬畏”,真正了解铁路、了解这个时代。
19世纪初,诞生不久的火车,还是马车夫们嘲弄的对象。仅过了半个世纪,洛杉矶人甚至不惜以特殊手段,使城市成为铁路终点站,创造了城市的第一次发展契机。再过百年,日本新干线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有机结合,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
这些,作为正在赶超跨域、后发崛起的城市,漳州不能无视,漳州人不能无视。
若从这个角度思量,铁路带来了什么?是舌尖上的物产,是游子回家的愿望,还是对远方景致的憧憬?不,不应仅仅是这些。它带来的应当是机遇,是一扇门——由低速度向高速度、由慢节奏向快节奏彻底转变的“入口”。
然而,改变不会自动到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美国诗人摩尔的名言“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厦深铁路,连着珠三角,连着特区,连着长三角,连接着这条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黄金之路”,我们是否做好了“同频共振”的准备?
于是,我们将目光聚焦向生活因动车而改变的人们。他们中,有往返于闽粤的商人、有站点所在地的农民、有客车司机、还有旅行社的负责人。春江水暖,他们是最早感知“高速度”、“快节奏”的一批人。
个体的命运尽管平凡,改变尽管微小,却如同水滴一般,映射出时代的浪潮。
请允许我们的急迫!
或许动车的轰鸣,很多人还没有切实感受到,或许沿途的风景,还不曾因动车的到来而改变。但身处在激荡年代,我们总会急迫地寻找蛛丝马迹,在变革面前写下自己的注脚。
我们已经不容再错过——声声的汽笛,响起的不是回家的讯号,而是出征的号角!提速吧,漳州人!(漳州新闻网 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