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漳州农业的“黄埔军校”
2013年5月,我市依托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全省率先创办“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之后得到省台办、省农业厅批复,作为福建省政府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发布的七项对台惠民政策措施之一。今年第六届海峡论坛期间,农业部、国台办复函同意我市设立“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并作为祖国大陆发布的八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新政策之一。
创办一年来,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已逐渐成为两岸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型农民培训重要载体、两岸农业产业合作对接的重要纽带、宣传中央和福建省惠台惠农政策的重要窗口、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和感情融合的重要平台。
新型农民“培训班”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不仅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漳州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什么是现代农业?这些新型农民从哪里来?经过专门培训是必经之路。
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由漳州市政府、台湾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服务中心等两岸三方共同主办,立足漳州,面向海峡两岸招收学员,聘请两岸农业专家、教授组成专业师资团队,常态化办班。
交流培训基地每期设定一个专题,培训内容针对农民所需,既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解,又有农民企业家、专业大户的现身说法,尽量让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至目前,基地已先后举办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观光休闲农业、茶业、林下经济、扶贫开发、家庭农场等为主题的6期培训班,参训学员达到503名,其中台胞43名。今年,基地从教学实践基地和参加培训的台资农业企业中,筛选出11家企业建立示范项目,涉及种苗、果蔬、茶业、花卉等特色鲜明的产业,涵盖各县(市、区),总投资5400万元。
新型农业“交流地”
漳州与台湾有着独特的地理血脉联系,一直是全国对台农业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我来漳浦21年了,对这片土地,比一些当地人还要熟悉。”爱开玩笑的蔡平全来自台湾屏东,经营着漳浦屏全农场。1998年,他跟几个朋友“移植”第一批台湾青枣苗木到大陆种植。“屏东不论在气候和人文环境上,都和漳州有着相似之处,尤其都有着农业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把台湾技术带来大陆,教给当地农民,实现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本地化’。现在,青枣不是稀罕物,台湾莲雾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他说,“接下来,将和当地农民进一步合作开发,让更多有价值的农产品在漳州这片肥沃的土地开花结果。”
位于前亭镇的漳浦蜜原生态农场成立于2006年,由台湾嘉义大学一群校友开发,一直保有自然生态。“农业投入最欠缺的是资金,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成立创业担保基金会,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让缺钱缺技术的农民能够加入到新型农业的大队伍中,从农产品品种的开发技术到市场营销,走出致富路子。”农场技术总监王振陆认为。
创业发展“起步点”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生产经营理念,在一方土地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成为务农致富的带头人。
“我相信创办家庭农场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南靖绿园家庭农场主黄逸州主要从事虫草土鸡养殖以及虫草土鸡蛋、特色香猪等生产与销售。他在创办农场过程中,发挥养殖技术特长,利用周边良好生态,做到回归自然、绿色健康,不用抗生素、不用激素,用中草药进行调理的独特方法,养殖出高品质的土鸡、土鸡蛋。他认为,做精做透家庭农场要以“小而精”取胜,融入自我特色鲜明,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人说,你这么年轻,在山上呆得住吗?山里可不比城里呀;有人说,你有经验吗?是的,我也许没有经验,年纪轻,但不是有句老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吗?我就想试一试,闯一闯。”长泰县茂林源农家乐休闲山庄经理薛杨艳去年参加基地举办的观光休闲农业创业培训班,导师们所提到的问题让她受益匪浅:“乡村旅游,就是讲故事,你要如何更加精致地讲好他,你就必须融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琢磨城里人的兴趣和口味。”如今,茂林源农家乐休闲山庄已被评为福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带动后坊山村及附近村民近60人就业,游客量比去年增加50%以上。(漳州新闻网记者 余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