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特色 壮大龙头——漳州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综述
近来,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着力发展以农业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旅游民宿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厦漳泉、潮汕广乃至台湾客人前来旅游观光。陈金荣 薛历美 摄
一年来,我市按中央、省、市一系列部署,突出现代农业的亮点,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深加工,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我市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增长点,把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畜禽、林竹列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加以推动,产值迅速提升,达到540亿元以上。
目前,全市农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一县一品”产业布局,拥有漳州水仙花、蝴蝶兰、榕树盆景、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天宝香蕉、平和琯溪蜜柚、漳浦保鲜蔬菜、云霄早熟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华安铁观音、南靖麻竹笋、长泰芦柑等县域特色农业“名片”。
在沿海地区,我市重点发展莲雾、释迦、树葡萄、晚熟荔枝等高优水果。水产品生产方面,进一步拓展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石斑鱼、鲍鱼、蛤类、藻类六大特色产业带,推动产值上百亿。在台商区、龙海、长泰等主产地,开展蘑菇工厂化栽培,扩大产能,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我市扎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致力打造10个国家级园艺标准园、20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以及3个现代茶叶、3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快3个蔬菜集约化育苗省级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现代农业荔枝、龙眼、柑桔、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打造6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链。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诏安县林头水产品加工区、东山海洋生物科技园、东山大澳渔港经济区等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先行发展生态养殖园区和高新水产加工园区,重点扶持发展东山岐下、盈丰精深水产及诏安林头水产加工产业园区。杏鲍菇、蝴蝶兰、金线莲、鲍鱼、虾等工厂化生产成为设施农业的亮点。
目前,全市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不含专业合作社)有2800个,固定资产总额146.8亿元,带动农户76万户,带动种养基地476万亩。龙海市现代果蔬产业基地、漳浦县闽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获批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漳州大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现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3家。
其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龙头企业107家,年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5家,海新集团产值45亿元,天福茶业和海魁水产集团分别在香港、德国上市,培育出大闽、立兴、润科、海山等食品高新技术和生物科技企业,形成低温冷浸提速溶茶工艺、冷冻干燥食品和植物萃取等先进技术开发产业集群。
我市还引进创办欧中现代农业研发中心、东南佰生、扬基生物、本草春等生物农业项目。天宝现代农业示范园、后房正兴现代农业产业园、海峡国药产业园等重点农业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正大集团虾产业签约落地漳浦。
同时,我市推进产学研对接,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在大闽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绿宝、东方食品、海新等公司建立专家院士工作站等。
我市加强推进农业质量与品牌建设,全市有涉农类中国驰名商标20多件,拥有涉农类福建省著名商标100多件;福建名牌农产品(含加工品)130多个。
漳州是农业部绿色食品开发单列管理城市,累计有11类286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58个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分别占全省近30%和40%,每年新增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10个以上。绿色食品产地面积40多万亩,年产值16亿元以上,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漳州市“中国食品名城”称号,是全国第三个、南方第一个“中国食品名城”;漳州市还荣膺“中国罐头之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荣誉称号,紫山、同发、绿宝集团获评“中国罐头十强企业”。漳州石斑鱼被列为“全省十大渔业品牌”,漳州市被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称号。
另外,我市还正在开展评选农业产业化“十强”和“十佳”龙头企业工作。(闽南日报记者 陈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