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绿水青山,打造宜居环境,让“生态美”吹拂龙江大地
从圆山新城水仙花大桥,沿正在建设中的闽南文化生态走廊一路南行,不足5公里的路段便镶嵌着3颗“绿色明珠”——西环城市片林公园、九湖公园、荔枝海公园。除了绿意盎然外,3个公园都洋溢着浓浓“闽南风、漳州味”——西环城市片林打造闽南文化特色景观廊道,九湖公园建起以“大鼓凉伞”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广场,荔枝海公园拥有连片成林的古荔树,成为展示漳州美丽生态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鲜活样板。
为进一步彰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特色,我市在九龙江市区段南岸的圆山新城,规划建设总面积3.25平方公里的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并从圆山新城水仙花大桥,沿324国道至诏安分水关、东山风动石景区,规划建设全长约153公里,体现闽南古厝文化特色、绿道串联成线、与花卉苗木产业带相融合的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已启动建设的25公里示范段,范围从圆山新城至漳浦长桥,注重彰显闽南风、漳州味,把“红砖白墙燕尾脊,马背骑楼和尚头”的闽南古厝文化元素融入沿途村庄及驿站建设,特别是新建和改造的9个驿站,与周边的历史古迹相呼应,将闽南文化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严格把好项目投资强度关、产出效益关、环境保护关,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导引下,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乡环境,让“生态美”吹拂龙江大地。
生态文明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
漳州积极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整治“一环三沿”的“青山挂白”问题,注重保护海岸、海湾、海岛、海滩、海水等“五海资源”,突出整治市区内河和九龙江西溪、北溪水环境,加快沿海防护林、城市森林、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文化生态走廊等“六大工程”建设,打造碧海蓝天、河畅水清的生态家园。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9%,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
生态文明建设,让乡村富美兼备。
我市坚持村庄规划全覆盖、执行规划全到位,注重整体布局和单体设计,融入闽南古厝文化元素,提升农村规划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一乡镇一示范村”百个富美乡村创建行动。全市各村在比学赶超过程中,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加快建设一批百姓富裕、生态优美、文化先进的富美乡村,6个村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高效农业型美丽乡村建设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十大模式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让文化滋润家园。
我市注重历史文化生态保护。把闽南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城镇规划建设,着力改造和修缮一批历史名人古迹、历史文化街区,一批风貌保护、文化激活以及业态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共有12个园区入选“福建省文化产业园区”。古龙溪县轴线保护规划于近期通过,将进一步提升漳州城区的环境景观品质,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生态”二字正不断嵌入漳州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去年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评比中,漳州排名第21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资源排行榜中,我市居全国第3位。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生态县命名和验收,其中南靖、长泰获“国家生态县”命名,东山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深化简政放权,推进“四下基层”,以“作风实”凝聚发展正能量
3月24日至26日,怀着对谷文昌同志的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漳州市级领导班子在谷文昌精神发源地——东山县,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学习,并围绕聚焦“四风”、进一步改进作风以及推动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行深入研讨,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在作风转变上,体现在推动发展上。
良好的作风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漳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新春伊始,中共漳州市委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的决定》,促进各级干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为加快富美漳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推行“马上就办”,深化简政放权。我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到76项。推行“马上就办”工作作风,严肃查处庸懒散、虚假浮等行为,机关效能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去年,市行政服务中心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3个国家级荣誉。今年2月,漳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前置审批许可项目由132项大幅缩减至8大类19项。改革启动至今,全市新登记中小公司数增长迅猛。
推进“四下基层”,践行为民服务。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各级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特别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市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活动,用4天时间实地察看一市两区八县、四个开发区的60个项目,面对面现场解决56个问题,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也分解到市直相关部门,督促限时解决;组织开展向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黄志丽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干事创业;从今年3月份起,在全市开展县乡干部“走千村入万户”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摸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好作风惠及民生。全市各级各部门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新增财力更多投向民生事业。去年全市财政预算用于民生事业支出195.4亿元,增长18.1%。实施惠民利民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5000个,新增医院病床位2366张,建成保障性住房13362套,“四馆一院”(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和大剧院)、体育场馆等项目加快推进。
巧手绘蓝图,激情谱诗篇。当前,我市正大步行进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轨道上,努力让漳州的百姓更富、生态更美、人民生活更幸福,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闽南日报记者 黄妍婷 张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