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漳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会是怎样的走向?近日《漳州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值得期待的“蓝图”。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打造现代农业“一区两带”的漳州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农业“1468”工程建设,加快促进14个现代农业相关产业的三产融合、实施6大重点任务、8大重点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漳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争取到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2.6亿元,年递增3.5%。
漳州市现代农业空间战略区域布局示意图
未来五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效益;深化漳台农业合作,推进漳州外向型农业发展;培育新型投资主体,推动资本要素向农业集聚;实施绿色安全生产,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打造农业电商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创新发展;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业综合生产增收增效。
“一区两带”空间战略布局
推进“一区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战略布局将概括为“一区两带”,即:中部产业融合先行先试区、西北部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带、东南部现代特色产业优化提升带。
其中,中部产业融合先行先试区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功能和转化,着力发挥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高端服务和价值转化,重点打造景观休闲、科技创意、商务会展和生态度假等旅游休闲功能,培育开发科技研发、人才培训、物流集散、品牌营销、互联网+现代农业等现代服务。西北部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带将重点发展传统特色水果、特色茶叶、经济林竹、优质畜禽、绿色蔬菜等产业,配套建设林竹、果蔬、茶、中药材等种业工程,建设漳州茶叶集散中心等,并适度发展观光旅游、森林旅游、休闲疗养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休闲产业。东南部现代特色产业优化提升带将重点发展以设施化生产为标志的精品园艺产业、高端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配套建设各类水产品交易中心,并鼓励发展以渔业生产、渔村风貌、渔村文化和民风民俗等为重点的滨海蓝色健身与渔业休闲农业。
同时,我市将立足“一区两带”发展格局,以“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各县(市、区)24个核心示范园、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省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漳州农民创业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等“一区多园”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引导农业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资源消耗型增长转向精致节约型发展,切实推进漳州农业转型升级。
“九大产业”新增中药材产业
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提高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水产、畜禽、林竹、中药材、花卉等九大优势特色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扶持建设一批蔬果生产加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及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物联网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项目。
其中,相较于“十二五”期间着重发展的八大特色产业,本次《规划》九大产业中新增了中药材产业,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林下中药材生态仿生区和东南部高新技术中药材高产区。通过建设天然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快中药材技术创新及高效生产、提升道地中药材生产及加工、发展传统中成药老字号品牌、建设中药材产业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等方式,我市将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位优势,大力支持金线莲、铁皮石斛、巴戟天、砂仁、草珊瑚等区域重点药用兰科植物的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我市中药材产业经济,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中药材的产业实力。
同时,我市将加强漳台农业合作示范推广,构筑承接台湾农业外移的重点区域、两岸现代农业合作交流“先行先试”示范区,逐步形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生产设施完善、产品优质安全、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5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62亿元
新建27个涵盖六大领域
在“十三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59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总投资462.1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7个,续建(改扩建)项目32个,分别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科技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对台对外农业合作与交流等六大领域。
这些重点建设项目中,包括总投资2.47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打造出标准化花卉生产基地1500亩、高优水果生产基地300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成功培育水产养殖1000亩、引进鲜切花生产企业6家,同时进一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建设2700亩主核心区,完善农业技术传承区。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建设中草药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食用菌产业园种植园、台湾农业产业对接园区等重点项目,着力突破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快漳州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陈永贵)
【编辑:林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