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6月16日讯 “穿在苏杭二州,吃在福建漳州”——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这样的说法。坐拥享誉八闽之地的美食,漳州不乏一些经营糕点茶食的百年老店,其中,就有以独门手艺而享誉盛名的漳州桥南行。
漳州“桥南行”正式恢复传统名号,再度开启百年茶食的全新篇章,是8年前的事。和本土其他传统食品公司相比,漳州桥南行堪称“年轻一代”。
然而,令不少同行不解的是,漳州市桥南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至今仍没有公司的网站,公开宣传更是罕见,目前在漳州市区也没有直营门店;然而,他家的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旗下传统手工生产的土凤梨酥、太阳饼、帝王酥、牛轧糖等古早味茶食,在漳州乃至省外中高端茶点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桥南行食品公司副董事长梁维嘉,丝毫不遮掩他的“野心”:用心做健康、高品质的产品,让桥南行成为漳州本土高知名度的品牌,为闽南古早味茶食再添辉煌。
□人物名片
“传统食品其旺盛生命力就在于由长久历史积淀所造就的深厚群众基础和独到的地方特色,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蕴含着对客居在外的家乡人士乃至对旅居海外的中华儿女都具有特别的怀乡情感。传统食品一旦与现代市场完成对接,其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漳州市桥南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梁维嘉
“意外的惊喜。”回望当初介入传统食品行业之因,梁维嘉这样解释。从一名电脑经销商,到与漳州许多食品公司联系紧密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再到成为漳州市桥南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可以窥见,梁维嘉的人生之路,偶然中有必然。
现实中,时至今日,成功走向市场的传统食品仍属少数。由于传统食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工艺原始、繁杂,生产效率偏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劣势,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环境对产品的要求,再加上受地区原辅材料限制和保鲜技术制约等因素,传统食品进军现代市场并不那么容易。
然而,漳州桥南行在梁维嘉和其合作伙伴的积极探索和共同努力下,“养在深闺”的漳州桥南行传统茶食,纷纷“穿上”了传统特色闽南风或新潮俏皮的“外衣”,悄然走向全国各地,收获了一批又一批拥趸者。
梁维嘉说,桥南行的产品之所以受市场欢迎,只因坚持了初心:品质第一,不因图利而盲目追求量,一心做好古早味的传承。
桥南行的传统食品包装很精致
初次试水
“郎山米”受宠
“郎山米”,这是梁维嘉在加入桥南行之前,自创的第一个食品品牌。在闽南方言中,“郎山米”为“零嘴”之意。梁维嘉没想到,当初的那次试水之后,竟一发不可收,让他从此走上了另一条人生路。
1999年,21岁的梁维嘉风华正茂,成为漳州较早从事电脑批发的一员。2009年,梁维嘉敏锐地发现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于是毅然转行另寻商机。漳州是食品重镇,食品企业众多,随后梁维嘉转向与本土多家食品公司合作,为其配套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甚至参与了部分网上销售。没想到,这段人生经历,间接改变了梁维嘉的人生之路。
合作了两年多后,梁维嘉发现,漳州不少传统的食品厂生产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自主品牌,长期靠为他人代工而生存。“如果不改变,这样的食品企业生存会越来越艰难,而传统的制作技艺也将慢慢消失。”于是,梁维嘉萌生了介入食品行业的想法。2011年,“郎山米”应运而生。
郎山米,品牌名称十分接地气,叫起来琅琅上口,梁维嘉将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初定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一代。为了尽快在市场上一炮走红,梁维嘉花费了不少力气,他亲手设计了外包装的品牌卡通形象,然后和团队一起折腾了近2个月,才设计出郎山米活泼、简明、时尚的外包装,并受到许多客户的欢迎。“外包装拆开来就是一张纸,没有任何胶水粘贴,相对环保。”5年前,郎山米第一批产品杜浔糖,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很快被抢购一空,这让梁维嘉更加坚定了进入食品行业的信心。
饼皮都是传统手工制作
因缘际会
结缘老字号桥南行
人的一生中,因缘际会,往往有惊喜相随。本来,“郎山米”与“桥南行”是产品代工的合作伙伴,后来竟然成为“一家人”,如此圆满欢乐的结局,换在两年前,梁维嘉难以想象。
之前,梁维嘉虽然创立了“郎山米”品牌,但谨慎的性格使然,他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办厂投产,而是选择寻找食品厂代工生产产品,“一定要做健康的食品”。兜兜转转中,梁维嘉发现,以坚持家传技艺制作手工茶食的漳州桥南行负责人阮慧聪,也十分重视产品的品质,双方对坚持纯手工、无添加的生产理念一拍即合,随后很快有了深度合作,郎山米成为漳州市桥南行旗下新品的品牌。
对于“桥南行”这个品牌,可能不少漳州本地人很陌生。事实上,桥南行历史悠久,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桥南行”后人由漳州渡海到台湾,落籍于台湾宜兰头城,由此,“桥南古早茶食”在宝岛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植根台湾百年历史里,台湾“桥南行”一方面坚持古法传承,以家传技艺制作手工茶食,且将祖传茶食的口味与西方的奶制品、现代的烘焙技术熔于一炉,博采众味,匠心独运,创新研制出一批具有“西情东韵”,契合现代人口味的时尚茶食。2008年,漳州“桥南行”正式恢复传统名号,引进台湾的生产设备,随后在芗城区金峰开发区北斗工业园内重张盛帜。目前,漳州桥南行品牌旗下有超过30种口味的茶食品。
“饼皮的制作、包馅等,都是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制作。”梁维嘉说,桥南行对产品品质的追求,达到了苛刻的地步,不仅是生产工艺上,对于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也十分“苛刻”,比如,桥南行产品使用的杏仁,是正规进口规格NP23-25的美国特级大杏仁;奶粉是新西兰进口的天然奶粉,不添加植脂末(俗称奶精),味道纯正,奶味清香;奶油则选用新西兰安佳天然奶油。此外,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桥南行都会按规注明营养成分和保质期。正是桥南行的自律与坚守,才让它在短短几年间,迅速成为不少消费者青睐的品牌。
坚守古法
定位中高端市场
没有直营店,自己也不开网店,对外几乎未做宣传,将产品的销售交给代理商去做,这是漳州桥南行被当地人鲜为人知的主要原因。然而,漳州桥南行的产品,却已远销内蒙古、东北、苏杭,上海、江西、山东等地。那么,桥南行到底靠什么“独门绝技”而生存?
作为曾经的电商从业人员,梁维嘉对于传统手工食品的销售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限量生产,才能保质。因受保质期的限制,传统手工食品无需大量铺货。为此,甫入行,桥南行就放弃了以量取胜的经营策略,另辟蹊径,选择了坚守传承古法技艺,并接受客户定制之路,将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品质,并将目标市场锁定在一些中高端会所、知名品牌茶叶店等,一心一意投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虽然消费者“小众”了点,但这样的客户黏合度很高,仅靠口碑相传,漳州桥南行这个品牌在社会上也逐渐声名鹊起。上个月,厦门举办的艺术节上,部分艺术家就慕名上门,到漳州桥南行定制个人专属茶点,结果深受朋友们欢迎。桥南行的专属定制的茶点与伴手礼,也走进了八马茶叶店、武汉茶书院等,甚至热销台湾地区。“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开始讲究精致,”梁维嘉说,从目前来看,桥南行奉行的“精致主义”销售路线,成绩喜人,前景广阔。
在梁维嘉看来,台湾传统手工食品之所以能够做得好,是因为从业者有传承、有坚持,不唯利至上而追求量产,这点值得很多业内人士学习。“这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漳州桥南行将做好古早味的传承,做出漳州味。”(海都记者 林深圳 曾炳光 白志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