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居住在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母亲腰椎间盘突出,父亲打工苦撑这个家,奶奶年老体弱,大学四年学费愁煞一家人,但郑幸婉坚信: “咬咬牙,困难总是会过去的”
“困难总是能过去的,坚持就是胜利。”这是华安贫困学子郑幸婉从小到大坚定的信念。
“现在,妈妈身体不好在家休养,每次看到她难受的样子,总想要是能转移到我身上就好了,让我来替她承受。”8月16日,在华安县丰山镇内角村一座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房子前,笔者见到了质朴的郑幸婉,她正在清扫家门口的杂物,房子虽旧,屋内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郑幸婉在做家务
今年从漳州实验中学毕业的郑幸婉,以理科609分的成绩被东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录取。收到通知书时,一家人打心底高兴,郑幸婉尤为激动,这是她多年努力的成果,可面对四年大学学费,这家人却犯愁了。
父亲郑夕撬是目前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每天早早地从家里出发,骑摩托车近半个小时赶到工厂打工。为能多赚点钱,他经常加班加点,一直忙碌到晚上才往家赶,即便这样,一个月的收入也才2000多元,一家子的生活显得尤为拮据。
从初中开始,郑幸婉读书的钱基本上都是父母亲省吃俭用挤出来加上跟亲戚朋友东借西凑才勉强交上的。这些钱来之不易,因此每个月她的花销仅两三百元。为减轻家里负担,郑幸婉的姐姐郑幸姗在高中毕业后便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和供妹妹上学。
“大女儿没机会读书,小女儿不能再放弃了,一定要让她上大学,再辛苦都不怕。”母亲陈阳红激动地说。本来她也跟丈夫一起在工厂打杂工,前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发,被迫在家休养。今年初病情又再次加重,几乎都站不了,得躺着休息和吃药治疗,而一次还得花费数百元,这让郑幸婉家的生活更加窘迫。
在郑幸婉简陋的家里,似乎找不到一件比较像样的电器,家具也基本上都是二十几年前父母结婚时置办的,充满岁月痕迹,却至今仍在使用,一台老式电视机也不争气而罢工多日。在郑幸婉的卧室里,除了一张旧床、几个旧得掉漆的橱柜外,别无其他。
“家里的情况不如别人家没关系,可要是自己不努力输给别人就不应该了。”要强的郑幸婉从小读书就比同龄人努力,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都排在班级或者年段的前列。
生活中,懂事的郑幸婉从读小学起就会帮着家里煮饭、扫地、洗衣服,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在学校,开朗的她跟同学相处融洽,同学们都喜欢找她问问题、探讨学习、分享有趣的东西。有时,同学父母送吃的东西到学校,总会很乐意与她分享,让她的心里总是暖暖的。
除了喜欢看书、跑跑步外,郑幸婉似乎说不出其他的休闲方式。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之外,她最喜欢的就是可以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郑幸婉笑着说:“在这里,可以畅游知识的海洋,学到很多东西,对我帮助很大。”
“爸妈和姐姐那么辛苦地供我读书,我只想尽快帮家里分担点。”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郑幸婉更多的是考虑到以后方便就业。经过老师咨询、网上搜索等各种了解,她最终选择行政管理专业。“希望上大学时可以边打工边读书,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让爸妈不再那么操劳。”郑幸婉道出了内心盘算着的大学计划。(陈佳平 黄阿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