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添生:乐当“八戒”的保姆 把猪当做儿女养
东山县前楼镇岱南后边村农民谢添生是个矮小的肢体残疾人,凭着坚强毅力,克服残腿骨头病痛的折磨,孤身坚守在荒埔野岭养猪,创出年均供应市场60多头大猪、收益1万余元的奇迹。
荒埔野岭办猪场
昨日,笔者来到岱南后边村陂埔岭谢添生的养猪场。猪舍传来肥猪“哼哼”的响声。握着塑料水管正在冲洗猪圈的谢添生,脸庞黝黑,笑容憨厚。
现年50岁的谢添生出生在贫苦农家。8岁那年夏天,他在水库玩水时不慎跌破头部,不久又因高烧导致右大腿红肿破洞流脓,被诊断为骨膸炎,因无钱延误医治,造成右肢残疾,小学没念几年就辍学。他看到全家老少7口人生活全靠哥哥一人操劳,决心自食其力。通过不懈锻炼,他扔掉了拐杖,先是帮家里人养猪、养鸡、养鸭和为生产队放牛,后又到外地的养猪场打工,风风雨雨30多年,掌握了养猪技术和兽医知识。
2010年,谢添生萌发在远离村庄喧嚣的陂埔岭办猪场的想法。得益于镇、村和家人支持,他终于建成一座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有12间猪舍的简易养猪场。
把猪当做儿女养
2010年11月,谢添生从云霄县买来第一批52头仔猪,经过4个月的饲养,全部长成商品猪出售。初次尝到甜头,谢添生养猪的信心更大了。
“猪是有感情的动物。只有把猪当做亲儿女来养,才能给你好的回报。”谢添生笑着说,养猪要有“五个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创心。要念好“三自经”:仔猪自繁、生猪自养、疫情自防。尤其在选种、配种、喂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均按科学方法进行。
“我是一个合格的猪保姆。”由于猪场附近经常发现有眼镜蛇、银环蛇活动,每当母猪临产时,谢添生就彻夜守在旁边伺候防毒蛇。夏天被蚊虫叮,冬季顶寒风,耐心地等待猪崽落地,剥去胎衣,揩净污物。第二天,用指甲钳轧平猪崽的尖牙,使猪崽顺利地吮吸乳汁,防止互相撕咬和咬破母猪乳头致发炎。有一次,刚出生的猪崽乱爬乱闯,两头被母猪压伤压死。此后为确保安全,每当猪崽出生后,谢添生立即把它抓来放入一个大铁盆内,与母猪隔离,每隔两个小时再将猪崽放在母猪身边吃一次奶。这样,一天抓起放下小猪崽十二次以上,直至第七天身强体壮,才将它放回母猪身边。在猪崽吃奶和断奶时,他及时注射疫苗,并搞好饲料搭配,养得小猪皮毛光泽,膘肥体壮。
“养猪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疫病,而过去最怕的是给猪打防疫针。”起初,谢添生摸索着抓住猪打防疫针,可是针一扎进猪身,猪满圈乱窜,他被迫跟着猪打转,到最后哪头打过针了,哪头还没打都不清楚。现在他通过与猪亲密接触说说话,轻轻按摸猪身腋部,转移其注意力,再慢慢为猪打针;也可以双腿夹骑于猪身,右手抓住一只猪耳,左手快速打针。
想找女伴帮养猪
“养猪要盈利。”为降低成本,谢添生精打细算。他长期强忍着右大腿骨头时常红肿破洞流脓的疼痛,每天早晨4点多就起床,挑起两个塑料桶一拐一拐地走到村里,在村民家门口盆里收集剩余饭菜和泔水,挑回来混合鲜菜叶,用大锅煮熟后喂猪。他还拐行到700多米外的圩仔村蔬菜园,捡拾丢弃的各种菜杆菜叶,然后分几次慢慢地挑回来。猪粪猪尿自己一亩多菜园地用不完,他就拿来与一些农民交换番薯叶、菜叶养猪。此外,烧猪饲料的柴草都是他拐行上山捡的。这样做,虽然比较辛苦,但可以让猪吃得健康,长得快,与单纯从市场上购买饲料相比,可节省成本20%以上。他津津乐道:“我养的仔猪长成上百公斤重的大猪,只花五六个月时间,一年出栏60多头,盈利1万余元。”
“今后有经济实力了,我打算扩大养猪场规模,配备先进设施,由目前的全靠人工操作改为半自动化。如果有条件,真想找个女伴。”谢添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谢汉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