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大帽山现史前岩画
几个蛙人,跳着原始舞,周围有鹿有鱼,甚至还有光芒四射的太阳……
近日,漳州市东山县大帽山传出爆炸性消息,山顶的岩石上发现疑似史前岩画,论者称比东门屿太阳纹岩画群还要早千年。
昨日,导报记者爬上大帽山,一探究竟。
岩画简单而古朴
沿着一条满是灰尘的山路往上走,远处的海岛,近处的海湾,还有散布在山头上的巨型风力发电机组,尽收眼底,让人惊叹东山的美丽。
大帽山顶,正在修建一座气象雷达站,雷达站后面,是一块巨大高耸的岩石,岩画,就刻在这陡峭的岩石上。导报记者弓腰攀爬而上,直抵岩画最集中的地方。
抬头一看,最显眼的是几个人物塑形,有男有女,做着舞蹈动作,或双臂上举,或双臂叉腰,笔画虽然简单,但形象逼真,特别是那女的,胸脯饱满,腰身纤细,尤显健硕;左上边有一头梅花鹿,鹿角绮丽,作奔跑状,右上边有一头似马非马的动物;最上头有一轮太阳,散着光芒,像儿童画。
附近是贝丘遗址
这些显眼的图案,有后人描红过的痕迹。此外,还有不少刻画的图案,零零星星,散布在岩石上。
陪同导报记者的东山县陈城边防派出所所长叶智慧介绍,岩画是东山县摄影爱好者9月7日为拍摄大帽山风光,在攀登大帽山顶峰时意外发现的。整幅岩画长12米,宽4.2米,可辨认的共有22个独立画面,部分画面因受风雨严重侵蚀,斑驳难辨。
据介绍,大帽山文物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该遗址表明大帽山与澎湖群岛同时代的遗址,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首次为探讨台湾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的双向文化或物品交流提供了实证材料。贝丘遗址在山的另一面,与该岩画只有160米之远。
东山最早的岩画
昨天下午,导报记者采访了东山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陈立群。陈立群是贝丘遗址的挖掘研究者,是古人类“东山人”的发现者,还是“东山陆桥”理论的始创者。陈立群表示,此次发现的蛙人舞蹈岩画,是东山岛迄今已发现的岩画中,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幅,比东门屿发现的青铜器时代太阳纹岩画群还要早千年以上,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
为保护岩画免遭破坏,陈城边防派出所民警昨日在岩画外围10米拉起了警戒带,并设立警示牌。
不过,大帽山岩画价值究竟如何,尚待更多专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