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来,我县湖塘村的蔡原生特别的忙。他一边忙于虾池放养冬蟹,一边忙于筛选青斑鱼准备出售,有时还要到地里指导搭建温室大棚,准备栽种反季节的黄秋葵和青椒。因善于捕抓商机、海陆并进,蔡原生被同行们称为商海弄潮的“两栖”农民。
图:蔡原生(左)在指导养殖户饲养青斑鱼
1971年9月,蔡原生出生于东山县陈城镇湖塘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以前家里较穷,所以他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出来打工和务农。然而,聪明伶俐的蔡原生做事爱动脑、肯请教,所以学东西进步很快。种芦笋,产量比别人高;学泥水活,很快就能独挡一面,还成了包工头。
湖塘村位于我县南部,东有乌礁湾,西临西埔湾,有地、有滩涂、有海域,很适合搞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虽然之前当包工头赚了好几十万元,但大部分被欠着,讨钱成为蔡原生最头痛的事。于是,他痛定思痛,决定“下海”弄潮。
1993年,蔡原生开始租用虾池进行鱼、虾、蟹的养殖,并逐渐扩大规模至100多亩。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勤奋好学,不仅选购了许多水产养殖的书籍,还结识了许多老渔民和养殖能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一家国有企业曾在东山设一大型养殖场并聘用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蔡原生经常找各种借口与这些技术员交朋友套近乎,从而学到含金量高的技术。
1998年,通过对虾池消毒、投饵技巧和水质清洁的研究后,他大胆进行20亩虾池养殖欧洲鳗的试验并获成功。相对硬池养鳗可节省三分之二的成本,而且接近野生环境,所以第二年在西埔湾就推广了1000多亩。高档海鲜青斑鱼市场前景看好,虾池散养成长较快,但收成起网出售时,鱼容易受伤,损失较大。蔡原生通过研究,改为网箱吊养,虽然成长略慢,但销售方便无损失,效益更好。同村蔡松坤原是养虾,蔡原生经常与他交往,并把掌握的技术和商机无偿与他分享,如今他已发展近百亩的网箱吊养青斑鱼。蔡松坤说:“原生这个人,技术全面,信息灵通,乐于助人,和他在一起受益匪浅!”
蔡原生的养殖也并非一帆风顺,90年代末期曾养殖九孔鲍失败过。但他吃一堑,长一智,针对品种退化的情况及时转养皱纹盘鲍、黑鲍,并获得成功。2012年底,蔡原生将自己的鲍鱼场转租给别人,自己专心搞虾池吊养。第二年,因消费市场萎缩等原因,许多鲍鱼养殖户纷纷亏损时,他的虾池吊养却喜获丰收。一位同行说:“原生可是这两年养鲍鱼有赚钱的少数几个之一,真是令人羡慕啊!”
湖塘村2000多亩土地连成片,很适合规模种植。当许多种植户进行大规模胡罗卜、大葱种植时,蔡原生也不甘示弱,但他进行的主要是大棚温室种植。2007年,在蔡原生的多方奔走之下,“湖塘南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他也被选为理事长。
以合作社为依托,他不仅为大家提供了种苗、信息、技术和贷款等方面的帮助,还争取到了许多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有力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2009年蔡原生被选为湖塘村主任,2012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2013年4月,他还作为东山县唯一代表参加了福建省首期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蔬菜专业培训。蔡原生说:“现在的农民必须是会技术、有信息、敢拼搏,才不会在市场经济中呛着水!”
在蔡原生的带领鼓励下,湖塘村目前已发展网箱养殖2500多格,牡蛎、青哈吊养殖4000多亩,虾池500多亩,规模种植和大棚蔬菜1200多亩,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