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闽台民俗馆特别展出日本侵华时期的一批钱币
日寇侵华掠夺财富的铁证
“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拾元券、壹元券。
日本帝国银行发行的军用手票壹百元纸币。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9月3日,东山闽台民俗馆首次公开展示了日本侵华时期的一批钱币。两天来,已接待了1200多名游客和学生。
“纸币上面的头像印着日本天皇的肖像,彰显日本妄想侵吞东北三省的野心和不端。”闽台民俗馆副馆长林镇财指着首次公开展示的“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和日本帝国银行发行的军用手票,激动地说。
林镇财说,这次特别展出的抗战时期的有关纪念币、硬币、纸币等,共有300多(枚)张。其中有“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拾元券、壹元券等,正面右角印有日本天皇头像,写有“此票依据满洲国政府于‘大同’六年(即1937年)六月十一日施行之勒令第二十五号货币法而发行者”等字。还有日本帝国银行发行的军用手票壹百元纸币,正面右角印有日本天皇头像,并写有“此票一到,即换日本通货”等字样。这是当年日本发给侵华士兵的临时纸币,在中国强制通行使用和买卖。
对中国抗战历史颇有研究的林镇财先生说,1937年在侵华日军策划下,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由天津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2月在日本关东军的一手导演下,在“全满洲会议”上通过决议,宣告东北“独立”。3月8日,溥仪在长春正式宣布就任日本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后改称“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日本侵占东北、蒙古、新疆等地后,没收原有当地“中央”、“交通”等6家银行与绥远市官钱局(铸硬币),以及并吞44家私人钱庄银号的一切财产。并由蒙古、察南、晋北、“自治政府”三个日伪政权,各出资400万元,于1937年12月1日在张家口成立“蒙疆银行总行”,在大同等地设12个分行,并在“满洲国新京”长春、日本东京设办事处。该行发行纸币面值有1元、5元、10元和100元券,硬辅币有5分、1角和5角共七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伪蒙疆政府主席德王(穆楚克栋鲁普)于8月20日携带蒙疆银行币三亿元,银洋三万元同蒙族高级官员,在日军保护下,乘车逃往北京,后投靠国民政府,致使发行到中国各族人民手中的35亿元血汗钱变成废纸。张张纸币,斑斑血泪。中国人民用大量血汗换来的“满洲国”所发行的货币变成了一堆废纸,这些钱币成了日本侵华掠夺我国财富的铁证。(闽南日报 谢汉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