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户籍制度改革新政出台 1962年版东山县户口簿耐人寻味
我国新近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新政,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今后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正巧,昨天,得知笔者喜欢杂类收藏,家住东山县西埔镇西埔村的黄女士专门打来电话,她家刚发现一本半个多世纪前的户口簿。
这是一本1962年4月1日由东山县公安局签发的户口簿,长18.8厘米,宽12.5厘米。与目前使用的由公安部统一印制的《居民户口簿》相比,纸质和印刷显得很普通,可谓相形见绌。但是多达16页的登记内容却十分详细,“常住人口登记表”有目前《居民户口簿》没有要求填写的特长、家庭出身、个人成分、工作单位等。另外,还有“住宿人口登记表”、“在外人口登记表”。从中可以看出,在上世纪以阶级斗争为纲、唯成分论年代,家庭出身和个人成分是多么重要。此外,在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的年代,福建省是对敌斗争前线,东山岛又是海防前哨。因此,住宿人口和在外人口的增减变动成为当年户口簿登记的重要项目。
笔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公安机关废除旧户口簿,新户口簿作为各户人口的身份和居住地的法定凭证发到各户。回眸65年的户籍制度历史,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即1958年前,属于液态流动期。第二时期即1958年至1978年,属于固态凝固期,农民被固定在农村“不许动”,活动半径之窄,人际关系之简单,可说是历史上罕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属于气态翻滚期,大批农民进城市打工,人员如潮涌动,农民工候鸟式的生活,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劳动合同保障诸多方面促动户籍制度改革。
众所周知,目前仍在使用的《居民户口簿》是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换发的,原来的户口簿均被收回。“这本老户口簿能够保存至今,可能是当时换发新户口簿时一时找不到,以为丢失,直到前不久整理旧物才被发现。”黄女士如是说。这本社会存量稀少的老户口簿,对于了解半个多世纪前的户籍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漳州新闻网林长华 文/图)